第821章 招魂声里霜如雪再照青史一寸丹(1 / 7)
卷语
《大吴会典?礼志》载:“早朝,卯时三刻始,群臣序立于奉天殿丹陛,依品秩分班,待帝临朝。
凡非诏擅入殿者,以‘大不敬’论罪。”
成武朝中期,萧桓破南宫后直闯奉天殿,时群臣待朝,见之哗然。
《逆党传》详录:“石崇、徐靖率部扈从,甲带血痕,胁群臣跪拜。
李嵩、刘焕等附逆叩,周铁、张毅等持节不跪。
时谢渊在兵部整军,闻变叹‘朝堂无规,社稷之危’,令杨武扼安定门,以备不测。”
此案之变,在“权柄骤移,人心立判”
——龙椅未暖而忠奸已分,暴力夺权终难掩私弊,朝局自此陷入“逆党擅权、忠良蛰伏”
之困。
寒灯颤,映残冠,卯时霜气入殿寒。
惊尘破户呜呜咽,旧主披霜携恨来。
群臣抖,抱笏颤,面如死灰声气断。
多载幽恨凝眉尖,玄甲带血映阶残。
权刃举,诏纸翻,蒙尘字迹诉旧冤。
附逆叩如鸡豚,罪痕未洗笑开颜。
孤臣立,节杖坚,忠骨撑胸对龙栏。
霜侵鬓终不跪,敢将赤心照殿寒。
风卷幔,烛泪干,殿角鬼哭夜漫漫。
唤忠魂,归龙栏,莫教奸佞碎心肝。
旧朝血,新朝斑,唯有孤臣骨未弯。
招魂声里霜如雪,再照青史一寸丹。
奉天殿内,烛火在盘龙柱上投下摇晃的光影,香灰气混着晨起的寒气,缠得人呼吸沉。
卯时三刻的梆子声刚过,群臣已依品秩分班立好:正二品六部尚书列前排,正三品侍郎次之,以下官员按阶排开,皆垂手侍立,袍角扫过金砖的轻响,是殿内仅有的动静。
“谢大人昨晚又宿在兵部了?”
吏部侍郎张文凑到李嵩身侧,声音压得极低,“听说大同卫的粮饷还扣着,边军密信都递到吏部了。”
李嵩指尖摩挲着朝笏,眼底闪过一丝得意:“急什么?等会儿早朝,刘焕自会回话。”
他早与刘焕串通,扣粮是为“逼谢渊让步”
,更是为萧桓复辟留后手。
户部侍郎陈忠忧心忡忡地望着殿门:“成武帝龙体违和,早朝迟了两刻,传旨太监也没来……不会出什么事吧?”
刑部尚书周铁冷哼一声,别过脸:“朝政混乱,皆因有人借‘帝病’谋私。”
这话戳中李嵩的痛处,他刚要反驳,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声响。
不是太监软底靴的轻响,是硬邦邦的皮靴踩在丹陛金砖上的“噔噔”
脆响,混着甲片碰撞的“哐当”
声,像一把钝刀,硬生生劈开殿内的沉寂。
群臣下意识噤声,循声望去——殿门处的宫灯被一股寒气撞得剧烈摇晃,雪粒顺着门缝灌进来,落在金砖上,瞬间融成水渍。
一队人影踏着残雪闯了进来,玄色甲胄上沾着暗红血迹与南宫门的碎木渣,杀气腾腾。
为者身着半旧的明黄锦袍,袍角还挂着未化的雪粒,鬓染霜,眼窝深陷,可身形却挺得比殿柱还直——是被幽禁南宫七年的前帝萧桓!
萧桓的目光扫过殿内,烛火在盘龙柱上投下忽明忽暗的怪影,殿顶藻井积着的薄尘像片沉沉的阴云,把那点光压得愈晦暗。
他眼底没有半分久别重逢的温厚,只剩淬了冰的戾色,像殿角渗进来的寒气,顺着金砖缝往人骨头里钻。
七年前他御极时,会笑着对跪迎的群臣说“诸卿平身,免礼”
,那时烛火映着他的眉眼,连光影都是暖的;如今这目光扫过,前排的礼部尚书王瑾只觉后颈一凉,腿肚子猛地软,朝笏“啪嗒”
一声砸在金砖上,脆响撞在殿壁上,又弹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