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阉宦探勤七日连枢臣埋首理军权(6 / 6)
明日酉时出,需京营兵护卫”
,他正用朱笔在“护卫兵数”
旁批“调五十人,由千户张某统领”
;中间是《工部火器修缮进度单》,周瑞(正三品工部侍郎)送来的,写着“合格鸟铳仅十五具,余者三日内重造”
,他皱眉在页边注“三日后辰时亲验,误期则参”
;最下是《京营前营兵卒缺额补报》,秦云(京营副将,字飞虎)禀明“需从后营调二百人补额”
,他正核对后营的布防表,怕调兵后影响东直门防务。
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进来时,见谢渊揉着酸的眼睛,案角的茶早已凉透,劝道:“大人,这三卷文书明日再批也不迟,您已忙了一日,该歇了。”
谢渊摇摇头,拿起《大同卫粮饷押运禀》,指尖在“瓦剌近塞”
的旁注上停了停:“大同边军等粮救命,火器不能误,京营布防也不能松,哪有功夫歇?”
他抬头看向窗外,夜色浓得化不开,却没留意到,远处南宫方向的烛火,比往常亮得更久——他满心都是军政要务,全然不知,一场针对他与成武帝的复辟阴谋,已在夜色里织成了网,只待明日辰时,便要收紧。
烛火映着谢渊的身影,沉稳而专注,案上的尚方剑泛着冷光,却暂时未指向逆党——他还在为大吴的边防、粮饷、防务奔波,而那些藏在阴影里的谋逆,正借着他的“忙碌”
,加走向最后的疯狂。
卷尾语
逆党议复辟案,非“故君妄动”
之浅事,乃“私念交织、谋逆合流”
之深刻较量——萧桓之狂,在复辟执念遮蔽理智,将石、徐的利用视作“助力”
;石崇之狠,在借桓为傀儡,欲夺大吴权柄;徐靖之盲,在恃死囚为利器,却不知京营之固;魏奉先之愚,在贪升赏为诱饵,沦为逆党帮凶。
四者虽暂结党,却各怀私欲,终因“误判谢渊”
而堕入深渊。
此案之诫,在“私谋必露”
——逆党虽借探报为“定心丸”
,却难掩内部的猜忌与利用(石崇欲杀桓);虽以死囚、地方兵为“助力”
,却难敌律法之严、京营之固;虽以“谢渊无暇防”
为“胜算”
,却难知渊早已布好罗网。
谢渊之胜,非胜在智计,乃胜在“公心”
——以社稷为重,故能沉住气;以百姓为念,故能守好局。
南宫的旧符、镇刑司的密探、诏狱的死囚、魏奉先的探录,皆为“公胜私败”
之注脚——萧桓的复辟梦终成幻,石崇的夺权计终成空,徐靖的狠劲终无用,魏奉先的升赏梦终成泡影。
此案之后,成武朝吏治更清,边防更固,此亦“直臣守纲”
之典范,为后世治“逆党乱政”
立镜鉴:公心在,虽逆谋炽而不慌;私念炽,虽计划密而必败。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遇逆党议复辟,不躁不怒,唯以‘纵其谋、待其动’之策,录实证、布天罗,既擒逆党,又安社稷,此非智计之胜,乃公心之胜也。”
诚哉斯言!
逆党议复辟案,谢渊以“公”
破“私”
,以“静”
制“动”
,终让大吴江山免于动荡,此非个人之能,乃“以社稷为重、以百姓为念”
之公心所致,此亦大吴得以延续之根本。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