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官官相护难阻铁笔写春秋(2 / 6)

加入书签

定’?若真愿助边,请先缴匿报之粮,再议改革。”

信送出第三日,第二封士绅书信便到了,这次是漕运总督赵伦代笔,字迹带着官文的刻板,却藏着威胁:“谢太保:江南士绅多为皇亲故旧,核田亩恐牵动宗室,若致朝堂非议,太保恐难担责。

昨闻宣府卫漕卒因粮价未便,已有怨言,若改革过激,恐生哗变,累及太保军政之权。”

信中还夹着一张纸,是漕卒的“怨言录”

,上面有十几人的签名,墨迹却新旧不一,显是伪造。

谢渊将“怨言录”

扔在案上,冷笑出声——赵伦身为漕运总督,本应督漕粮、查弊案,却沦为士绅的传声筒,官官相护竟到如此地步。

他召来秦飞,指尖点在信中的“漕卒哗变”

四字:“去查赵伦与徐阶的往来账目,尤其是苏州恒昌票号的流水,另外,宣府卫的漕卒,派玄夜卫暗探盯着,看是否有士绅的人接触。”

秦飞躬身应道:“大人放心,属下定查清楚,绝不让他们借漕卒作乱。”

写第二封回信时,谢渊特意附上玄夜卫查到的“江南士绅匿报田亩清单”

,清单上详细记录着徐阶、王琼等士绅的族田亩数,甚至标注了“某田在吴江,借寺庙之名匿报”

“某田在嘉兴,挂官田之户免缴”

信中写道:“赵总督既忧哗变,何不先查士绅匿田?漕卒怨言,非因改革,乃因士绅私吞粮饷,致卒无饱食。

若总督愿同查贪腐,渊愿与你共担朝堂非议;若仍护私弊,渊必奏请陛下,查漕运总督署所有账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封回信送出第五日,第三封书信到了,这次是江南士绅集团的“说客”

——致仕的户部尚书周忱所写,信中满是“故旧情谊”

:“谢贤弟:昔年你守德胜门,愚兄曾捐银助军,今漕运改革,若过严,恐伤江南士绅之心。

某等愿补缴漕粮五万石,望贤弟将‘核田亩’改为‘自愿申报’,给士绅留余地,亦给贤弟留退路。”

信末还提了一句:“刘焕尚书昨日还与某论及你,说‘漕运事急,需缓进’。”

谢渊看着“刘焕尚书”

四字,心中一沉——户部尚书刘焕掌漕粮核算,竟与士绅互通声气,难怪之前请拨边军冬衣,他百般推诿。

他翻出秦飞刚送来的账目副本:赵伦去年从苏州恒昌票号支取银十万两,其中五万两转入刘焕的妻弟名下,备注是“漕粮损耗补偿”

——所谓“损耗”

,不过是贪腐的遮羞布。

他写第三封回信时,没有提周忱的“故旧情谊”

,只附了赵伦与刘焕的账目副本截图(玄夜卫从票号账房抄出):“周大人既提故旧,当知渊守德胜门,非为士绅捐银,乃为守苍生。

今漕运总督与户部尚书勾结,私分漕银十万两,清单在此。

士绅补缴五万石,仅及私吞之半,何谈‘留余地’?若真为社稷,当缴全匿粮,再辞‘优免役’之权,否则,渊必奏请陛下,查抄苏州恒昌票号所有流水。”

信送出当日,谢渊便让杨武拟《漕运查账疏》,奏请“派玄夜卫北司与御史台联合查漕运总督署、江南各府田亩册、苏州恒昌票号流水”

疏文递入乾清宫,萧栎虽仍病重,却立刻朱批“准奏”

——帝王也知,漕运积弊不除,边军难安,社稷难稳。

查账疏奏准的第二日,第四封士绅书信到了,这次竟用了“血书”

的噱头——信纸上沾着几滴鸡血,字迹潦草,是徐阶的次子徐璠所写:“谢渊!

你若再查漕运,某便率江南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