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三疏请放宽供给五叩丹墀诉寒微(1 / 7)
卷语
《大吴会典?特务志》载:“玄夜卫掌密探、缉捕,直属于帝,其密报可直达御前,不经过阁。”
神武皇帝设此职,本为“察奸佞、护宫闱”
,然成武年间,此权渐为权臣利用——李嵩借玄夜卫旧部罗织罪名,周显凭密报构陷忠良,使特务机构沦为党争工具。
谢渊为放宽南宫供给,三上奏疏、五求面圣,其“执着”
本为“孝治”
之践行,却被李、周二人曲解为“结连故君”
之证,借密报递入御书房,搅动朝局波澜。
这场“密报与执言”
的交锋,实为大吴“权术”
碾压“礼法”
的缩影,亦见忠直之臣在特务阴影下的艰难坚守。
密报飞章入禁闱,忠言反作逆词归。
三疏请放宽供给,五叩丹墀诉寒微。
群小私谋罗罪网,孤臣独抱祖制归。
圣心猜忌终难释,唯有初心映日辉。
玄夜卫的密报从来走的都是“捷途”
——不经过内阁票拟,不通过通政司转呈,由指挥使亲封的鎏金印信加持,便可直入禁闱,摆在御书房的龙案上。
周显复职后的第三日清晨,这样一份密报便随着第一缕晨光,送到了萧栎手中。
麻纸封皮上“绝密”
二字触目惊心,拆开后,里面是两页泛黄的纸:前一页是南宫守卫的“值守记录”
,用朱笔圈出“谢渊遣家仆老陈入南宫三次”
“内侍刘公公与谢府人接触逾时”
的字样;后一页是“供词”
,称“老陈曾托刘公公带话‘太保说,只要上肯配合,供给之事不难’”
。
字迹歪歪扭扭,却盖着玄夜卫的勘合印——那是周显让亲信书吏伪造的,却足以乱真。
萧栎指尖抚过“配合”
二字,眉峰拧成疙瘩。
就在昨日,谢渊刚递来第三封请求放宽供给的奏疏,字里行间满是“太上皇寒疾需温补”
“内殿漏风需修缮”
的恳切,还附了《大吴会典?宫闱篇》的条文。
可眼前的密报,却将这份恳切扭曲成了“结连故君”
的暗语。
“陛下,”
太监总管轻步进来,“李侍郎求见,说有南宫供给的‘急事’禀报。”
李嵩进来时,一眼便瞥见龙案上的密报,心中暗喜,随即跪地哭奏:“陛下,臣昨日查南宫供给,现谢渊送的‘参片’里夹着纸条,写着‘时机可待’,这分明是要借供给勾结故君啊!
周指挥使的密报句句属实,恳请陛下早做决断!”
萧栎没有接话,只是将谢渊的奏疏推到李嵩面前。
奏疏上“按《会典》减半供给,非苛待”
的字句力透纸背,与密报上的“逆词”
形成刺眼的对比。
他忽然想起德胜门之役,谢渊身中三箭仍死守城门的模样,心中一阵恍惚——究竟是密报诬陷,还是自己看错了人?
而此刻的兵部衙署,谢渊还在修改第四封奏疏,全然不知自己的忠言,已被密报和谗言扭曲成了“逆词”
,正躺在御书房的龙案上,搅动着帝王的猜忌。
谢渊的第一封奏疏递上去时,萧栎的朱批是“知道了”
;第二封递上去,朱批变成“此事再议”
;第三封递上去,整整三日没有回音。
他知道,帝王的犹豫里藏着猜忌,可南宫的寒风不等人——秦飞传回的消息说,太上皇昨夜咳得直不起身,内殿的窗纸破了三尺,用旧棉絮堵着,依旧挡不住风。
这日卯时,谢渊没去兵部衙署,而是捧着奏疏,径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