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联名疏上意拳拳却遇君心隔万山(5 / 5)
>“不可!”
谢渊摆手道,“萧栎已下诏书,此时动他们,便是‘抗旨不遵’,正好给李嵩留下把柄。
我们需从长计议,先收集李嵩勾结旧党、构陷大臣的证据,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揭!”
片尾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松开手,诏书的褶皱却已无法抚平,正如他此刻纷乱的心绪。
“杨侍郎,你去安抚各地巡抚,告知他们‘暂缓再议’非终局,我定会再奏请陛下;秦飞,你盯紧李嵩、周显的动向,若他们再敢伪造证据,即刻报知;另外,加强南宫的守卫,确保太上皇的安全——李嵩受挫,恐会迁怒于太上皇。”
二人领命而去,谢渊独自站在廊下,望着内阁衙署的方向。
阳光透过檐角,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暖不了他冰冷的心。
他知道,“暂缓再议”
只是李嵩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定会变本加厉地构陷自己,奉迎之事更是难上加难。
但他不会放弃——联名疏上的墨迹未干,天下民心的期盼未绝,他身为太保,定要守住“孝治”
的初心,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再向丹墀叩圣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卷尾语
奉迎之议被驳,非因理之不足,实因权术之倾轧、君心之猜忌。
谢渊以十六路巡抚联名、民心所向为盾,却难敌李嵩“伪造证据、游说阁臣”
的暗箭,更难破萧栎“既怕不孝、又怕失权”
的帝王心结。
这场博弈的失利,暴露了封建朝堂“真理屈于权势”
的黑暗——即便有祖制可循、民心可依,若触怒帝王猜忌、遭权臣构陷,亦难成事。
李嵩、周显、徐靖的勾结,尽显官场“官官相护、为利忘义”
的丑态:周显伪造供词以报降职之恨,徐靖依附李嵩以求自保,李嵩则借二人之力阻挠奉迎,巩固自身权势,三人沆瀣一气,将“律法”
“祖制”
视如无物。
而萧栎的“暂缓再议”
,虽暂避了“不孝”
之名,却也埋下了“失民心”
的隐患——山东、山西的生员请愿,已显民心浮动,若长期拖延,恐生更大乱局。
神武皇帝立“孝治”
,本为“安民心、固社稷”
;元兴帝守“纳谏”
,意在“集众智、避偏听”
。
今萧栎既违“孝治”
之祖制,又拒“民心”
之谏言,实与太祖、元兴帝的治国理念相悖。
谢渊的坚守,不仅是对“奉迎”
一事的执着,更是对大吴立国根本的扞卫。
帝王之“暂缓”
,往往是“终不允”
的开端;权臣之“构陷”
,往往是“除异己”
的手段。
然民心如江,可载舟亦可覆舟,李嵩虽暂胜一局,却失了民心;谢渊虽暂败,却守了初心。
这场未完结的博弈,终将证明:唯有顺民心、守祖制、远奸佞,方能如神武皇帝所愿,实现“江山永固”
。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