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权隆不缘恩宠久功着须记覆车忧(3 / 5)

加入书签

笔之事,谢渊开始点检西阁的其他御赐之物。

他翻开点检册,逐一核对:永熙帝赐的玉带、泰昌帝赐的砚台、成武元年赐的尚方剑……每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也都可能成为旧党构陷他的把柄。

他对户部主事说:“将这些御赐之物重新登记造册,注明‘年久需保养’,全部封存于西阁深处,非诏不得擅动。”

主事不解:“太保,这些都是陛下和先帝的恩宠,为何要全部封存?”

谢渊叹了口气:“恩宠越多,风险越大。

旧党若想构陷,哪怕是一块砚台,也能说成‘私藏先帝遗物,图谋不轨’。

与其让它们成为把柄,不如暂时封存,等风头过后再说。”

他想起当年的宋濂,就是因为收藏了太多元兴帝的御赐之物,被旧党弹劾“以先帝恩宠压今上”

,最终下狱处死。

他不能重蹈覆辙。

点检完毕,谢渊走出西阁,此时已近午时。

阳光透过内库的天窗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抬头望向远处的皇宫,心中思绪万千:萧栎是否会相信他“保养金匾”

的说法?李嵩的构陷是否会得逞?旧党何时才能被彻底清除?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缠绕在他心头。

回到府中,谢渊径直走进正堂。

此时,元兴帝的“勤政”

御笔已经悬挂完毕,取代了原来的金匾。

御笔两旁配以对联“鞠躬尽瘁安社稷,勤政爱民护江山”

,显得庄严肃穆。

谢渊凝视着“勤政”

二字,心中暗暗誓:定要以元兴帝为榜样,勤勤恳恳,为国为民,绝不辜负萧栎的信任,也绝不让旧党有机可乘。

就在此时,兵部侍郎杨武匆匆赶来:“大人,李嵩在朝堂上弹劾您‘私藏御赐金匾,有负君恩’,陛下让您即刻入宫回话。”

谢渊心中一凛——李嵩果然迫不及待地难了。

他对杨武说:“备轿,入宫。”

杨武担忧地说:“大人,要不要先准备一下说辞?”

谢渊摇头:“不必。

我身正不怕影子斜,如实回话即可。”

入宫途中,谢渊的心情异常平静。

他知道,这场朝堂对峙,不仅是他与李嵩的较量,更是忠良与旧党的较量。

若他输了,不仅自身难保,边防事务、监察吏治都会落入旧党手中,大吴的江山将岌岌可危;若他赢了,就能挫败旧党的构陷,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为清除旧党势力奠定基础。

来到奉天殿,萧栎端坐龙椅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李嵩见谢渊到来,立刻出列弹劾:“陛下,谢渊私藏御赐‘救时宰相’金匾,拒不悬挂,分明是有负君恩,目无陛下!”

谢渊躬身行礼:“陛下明察!

臣并非私藏金匾,而是因金匾年久失修,鎏金剥落,恐有损圣誉,故送入内库保养,待修复后再悬挂。

臣已将元兴帝‘勤政’御笔悬于府中正堂,以表‘敬祖忠君、勤政为民’之心。”

萧栎皱了皱眉:“可有此事?”

谢渊道:“陛下可派人去臣府中查验,也可去内库查看封存的金匾。”

萧栎命玄夜卫指挥使周显前去查验。

不多时,周显回报:“陛下,谢太保所言属实,其府中正堂确悬元兴帝‘勤政’御笔,内库西阁也确有封存的金匾,封条完好。”

李嵩见弹劾不成,又道:“陛下,即便如此,谢渊也不该擅自处置御赐之物,需事先奏明陛下!”

谢渊道:“臣知错!

臣一时心急,未及奏明陛下便处置金匾,甘愿受罚。

但臣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圣誉,绝非有负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