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权隆不缘恩宠久功着须记覆车忧(1 / 5)
卷语
《大吴会典?礼志》载:“凡御赐匾额,臣僚需悬于正堂,以彰君恩。
成武四年春,太保谢渊奉诏点检内库旧物,见昔年萧栎(时为监国)所赐‘救时宰相’金匾,乃密令亲信封存于内库西阁,改悬元兴帝萧珏‘勤政’御笔于正堂。
或问其故,渊曰:‘君恩无常,圣心难测,守正即可,不恃恩宠。
’”
此悬匾之事,非仅“易匾”
之仪,实为谢渊“在君恩猜忌、旧党窥伺下的自保与守正”
——封存金匾避“恃宠而骄”
之嫌,悬先帝御笔显“敬祖忠君”
之心,背后更牵连着旧党借“赐匾”
构陷的暗流、玄夜卫密查的隐情。
今以谢渊视角,详述其点检内库两个时辰的心理博弈与行事逻辑,兼及官场权力倾轧之细节,以呈“孤臣在皇权夹缝中的生存智慧”
。
芸签故箧锁宸章,金题虽在风波伏。
韬迹暂栖青简旁,先皇笔重正堂幽。
权隆不缘恩宠久,功着须记覆车忧。
敢凭勤政追元兴,岂惧浮言撼国筹。
谢渊身着红色官袍,步履沉稳地走进内库。
内库由玄夜卫与户部共管,分为东、西、中三阁——东阁存兵器甲胄,西阁藏御赐器物,中阁储文书档案。
守库的玄夜卫千户见他到来,忙躬身行礼:“卑职参见谢太保。
按您的吩咐,西阁已清场,无关人等皆已退避。”
谢渊点头:“打开西阁,我要亲自点检御赐之物。”
千户领命,命人打开西阁厚重的木门,一股混杂着樟木与尘灰的气息扑面而来。
西阁内排列着数十个朱漆木柜,柜上贴着黄纸标签,写着“永熙帝赐玉带”
“元兴帝赐御笔”
“成武元年赐金匾”
等字样。
谢渊的目光落在最左侧的木柜上——那里存放着萧栎三年前赐他的“救时宰相”
金匾。
他想起三年前的情景:德胜门大捷后,萧栎以监国身份亲临谢府,亲手将这块金匾挂在正堂,说“谢卿力挽狂澜,救社稷于危亡,当得起‘救时宰相’四字”
。
那时的萧栎,眼神中满是信任与倚重;可如今,萧栎已登基为帝,君臣之间多了层隔阂,旧党又屡屡以“谢渊恃宠而骄”
进谗,这块金匾,渐渐从“恩宠”
变成了“祸根”
。
“太保,这是西阁的点检册,您过目。”
户部主事递上一本厚厚的账簿。
谢渊接过,翻开一看,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件御赐之物的赐下时间、事由、存放位置。
他翻到“金匾”
一页,上面写着“成武元年秋,监国萧栎赐谢渊‘救时宰相’金匾,重三十斤,鎏金镶边,存西阁左一柜”
。
他合检册,对主事说:“打开左一柜,我要验看金匾。”
主事不敢怠慢,命人打开木柜,一块鎏金金匾赫然出现在眼前——匾上“救时宰相”
四个大字为萧栎亲笔所书,笔法刚劲有力,边角的鎏金虽有些磨损,却仍显得十分贵重。
谢渊凝视着金匾,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旧党一直想借这块金匾做文章——上个月,理刑院左佥都御史就曾在朝堂上暗示“谢渊以‘救时宰相’自居,视陛下为无物”
;李嵩更是暗中授意下属,搜集“谢渊借金匾炫耀,笼络百官”
的证据。
若不妥善处置这块金匾,迟早会成为旧党构陷他的把柄。
“太保,这块金匾乃陛下亲赐,按规制应悬于府中正堂,为何要存入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