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帝王自有平衡策岂为虚名动甲兵(5 / 5)

加入书签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李嵩的野心、谢渊的兵权、萧桓的窥伺,仍如暗礁潜伏,需时时警惕。

风从皇城吹过,带着早春的寒意。

萧栎拢了拢龙袍,目光坚定——他将继续以平衡之术控驭朝堂,待时机成熟,再扫清障碍,让大吴真正中兴。

这帝王之路,纵是孤独,亦要走得稳稳当当。

卷尾语

成武帝萧栎颁铁血条规半日,非仅“立威护城”

之表面,实为其“帝王权术”

的集中展现。

从宽宥李嵩以牵文官集团,到分谢渊兵权以防专擅;从监控萧桓以固帝位,到借条规震慑私议者,步步皆含“利用与制衡”

之深意——留李嵩非纵恶,乃借其势制宗室、牵权臣;掣谢渊非不信,乃防其兵权独大反噬;监萧桓非刻薄,乃固帝位以安社稷。

此权术运用,有三重核心逻辑:其一,“以旧制旧”

——利用李嵩旧党领身份,清查萧桓依附者,既免文官集团动荡,又剪宗室羽翼,一举两得;其二,“以臣制臣”

——令谢渊掌部分兵权、李嵩掌吏部,两人相互牵制,皆需仰仗帝恩,皇权得以居中调控;其三,“以威驭下”

——颁铁血条规立威,借玄夜卫监控施压,让李嵩、谢渊等皆不敢越雷池,同时震慑朝野,防私议作乱。

然平衡之术亦有风险:李嵩奸猾,若暗中勾结萧桓,则内局必乱;谢渊若感掣肘过甚,恐失忠勇之心;萧桓若寻得破局之机,仍存复辟之虞。

故萧栎需时时调整策略——既给李嵩“戴罪立功”

之途,又握其“暗通旧党”

之证;既信谢渊军事才能,又分其兵权以作牵制;既严监萧桓行动,又留其宗室之尊以安人心。

此半日决策,显成武帝非“铁血暴君”

,亦非“仁柔之君”

,而是深谙“帝王之道,在平衡不在极端”

的务实者。

其不杀李嵩、不专信谢渊、不苛待萧桓,皆为“权宜之计”

,待外患尽除、内局稳固,必行彻底整顿。

然这“暂时平衡”

,已为大吴赢得喘息之机,为后续中兴奠定权力基础,显帝王权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的深层智慧。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