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君归未卜奸犹在且待朝阳照满城(1 / 5)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太庙典制》载:“太庙留守,掌日常祭祀、监国本动向,非急务不得聚议。”

德佑年间,帝萧桓落马坡失踪之讯于一日内传入京师,太庙留守官员自清晨至深夜,聚议不休。

吏部尚书李嵩倡“立新君安社稷”

,推皇弟萧栎;户部尚书刘焕、刑部尚书马昂据宗法斥违制,力主待查;诏狱署提督徐靖、吏部侍郎张文暗助李嵩,散布流言;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都督同知岳谦则护持宗法、阻扰妄动。

此议不涉刑戮,唯述一日内朝堂论争之烈、人心之险,为后续变局留径。

一日争谋君位事,太庙烛影晃忧思。

宗法律法相撑拒,谁解君王困险时?

一日议罢暂收兵,烛冷太庙夜无声。

君归未卜奸犹在,且待朝阳照满城。

清晨,太庙祭礼刚毕,青铜礼器的余温尚未散尽,礼部尚书王瑾便捧着玄夜卫北司的急报,踉跄闯入东侧偏殿。

彼时官员们正整理祭服,闻言皆驻足——王瑾掌陵寝祭祀,素以沉稳着称,此刻却脸色惨白,双手颤:“诸位大人……急报!

玄夜卫密探传回消息,陛下于落马坡遇瓦剌伏兵,亲卫尽数战死,陛下……陛下踪迹不明!”

急报如冷水浇头,偏殿内瞬间死寂。

户部尚书刘焕最先回过神,快步上前夺过密报,指尖划过“亲卫尽殁”

四字时,指节泛白:“王大人,玄夜卫可有后续探报?是否确认陛下安危?莫不是瓦剌设局,故意散布假讯乱我军心?”

刘焕久掌国库,深知帝失则国本动,边军粮饷调度、地方赋税征收皆会停滞,此刻的焦虑远旁人。

吏部尚书李嵩缓步走到殿中,案几上的《大吴宗法录》被晨风吹得哗哗作响。

他拾起书卷,指尖停在“国不可一日无君”

的朱批旁,语气沉痛却字字清晰:“刘大人,密报附亲卫残兵证词,还有陛下龙袍碎片为证,想来不假。

如今瓦剌陈兵边境,京师人心浮动,若不早定新君,一旦瓦剌攻城,谁来主持防务?谁来安抚百姓?”

刑部尚书马昂立刻反驳,袍角扫过案几上的青铜爵,酒液洒在青砖上:“李尚书此言差矣!

《大吴宗法录?继统篇》明载‘君未崩、未禅,宗室未议、太后未懿,不得妄议立新’。

陛下只是失踪,尚未确认驾崩,今日议立新君,既违宗法,又陷陛下于不义——他日陛下归来,我等皆成谋逆之臣!”

马昂掌刑狱多年,律法条文脱口而出,瞬间压下殿内的窃窃私语。

吏部侍郎张文上前半步,躬身道:“马尚书拘泥条文,却不顾眼下危局!

瓦剌骑兵日行百里,若等宗室会议、太后懿旨,恐京师已破!

前日玄夜卫还报,边军因无君令,粮饷已滞三日,再拖下去,士兵恐生哗变!

依下官之见,当推皇弟萧栎殿下暂摄大位,待陛下有讯再定进退,既合‘兄终弟及’之意,又能解燃眉之急。”

巳时三刻,偏殿内的争论已持续近两个时辰。

宗室代表萧彦坐在西侧角落,手指反复摩挲腰间的玉带——他是永熙帝之侄,掌宗室祭祀,却无实权,吏部掌管宗室子弟封爵,李嵩的态度直接关乎他家族的前程。

此刻见张文提及萧栎,他终于开口,声音却带着迟疑:“萧栎殿下确是陛下亲弟,德行也为宗室认可……只是……只是‘暂摄’之议,需宗室半数以上同意,且需太后懿旨,我等今日私议,恐不合规制。”

诏狱署提督徐靖一直默坐观局,此刻忽然开口,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威慑:“萧宗正所言‘规制’,需以社稷安稳为前提。

徐某掌诏狱,昨夜刚审过一名瓦剌细作,供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