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玄锋归庙镇庑振国还凭烈飙(2 / 6)
臣”
四字虽模糊,却仍能辨认,他的手微微颤:“礼部左侍郎……身掌朝廷礼仪,竟甘为胡贼附庸,称臣纳贡,简直是辱没祖宗!”
张启补充道:“太保,文勘房还查到,户部郎中近日频繁与粮商往来,从通州仓提走粮饷三千石,却未入军饷账,反而转卖给张记粮行,得银二百两,据粮行掌柜供认,这银子‘要送与朝中大人,作通好之资’。”
“又是私扣粮饷!”
谢渊气得拍案,烛火被震得摇曳,“前有王述扣德胜门粮,今有户部郎中扣边军饷,这些蛀虫,吃的是军粮,谋的是私利,害的是国家!
秦指挥使,你即刻去查户部郎中,务必拿到他私扣粮饷、通敌主和的证据;张主事,你继续核验盟书残页,找出更多与礼部左侍郎关联的痕迹!”
两人领命刚走,兵部侍郎杨武(正三品)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朝报,声音带着焦虑:“太保,您看这份朝报——礼部左侍郎联合二十余名官员,上奏请‘暂许和议,以安民生’,还说‘谢太保连年征战,耗空国库,若再拒和,恐民变四起’;更有刑部左侍郎在朝堂上为他们站台,说‘主和非通敌,乃权宜之策,不可苛责’!”
谢渊接过朝报,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官员署名,心里一沉——这些官员中,有的是旧党余孽,有的是贪生怕死之辈,有的甚至收了主和派的贿赂,竟联手上奏,妄图逼帝许和。
“杨侍郎,”
谢渊的声音沙哑,“你去内阁见李东阳辅,转告他,某恳请明日早朝,当庭议‘和与战’之事——某要让百官看看,这些主和派的真面目!”
杨武领命离去,谢渊独自站在烛火旁,望着窗外的飞雪,心里满是焦虑。
他想起西直门守将自刎的惨状,想起德胜门死难的士卒与百姓,想起那些饿肚子仍拼死作战的残兵——若和议一成,他们的血岂不是白流?大吴的江山岂不是要沦为胡贼牧场?“某绝不能让这种事生!”
谢渊在心里默念,握紧了腰间的环刀,刀身映着烛火,闪着冷光。
与此同时,礼部左侍郎的府第里,灯火通明。
户部郎中、刑部左侍郎等十余名官员围坐在案前,桌上摆着丰盛的酒菜,却没人有心思品尝。
礼部左侍郎把玩着一枚玉扳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明日早朝,咱们就联名奏请陛下许和,谢渊若敢反对,咱们就说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李嵩、马昂虽已下狱,可咱们还有不少旧党兄弟在朝中,定能让陛下松口!”
户部郎中谄媚道:“侍郎英明!
只要和议成,咱们不仅能得瓦剌的好处,还能借胡贼之手,除掉谢渊这颗眼中钉,到时候,朝政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刑部左侍郎却有些担忧:“可秦飞的玄夜卫查得紧,要是查出咱们的证据……”
礼部左侍郎摆手:“怕什么?刑部有咱们的人,就算查出证据,也能拖延审理,等和议一成,谢渊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了天!”
次日早朝,太庙前的广场上,百官按品级分列,气氛紧张得像凝固的寒冰。
萧桓穿着衮龙袍,坐在临时设置的龙椅上,脸色沉重——昨日礼部左侍郎等二十余名官员联名上奏,今日谢渊又恳请当庭议“和与战”
,他知道,这场朝会,定是一场忠奸之辩、生死之择。
“陛下,臣有奏!”
礼部左侍郎率先出列,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刻意的恳切,“瓦剌势大,我军经西直门、德胜门两战,伤亡逾万,国库空竭,边军粮饷仅够半月之需。
若再拒和,瓦剌必再攻皇城,到时候京师破、社稷亡,陛下何以面对列祖列宗?臣恳请陛下,暂许和议,岁输银十万两、割蓟州三卫,换十年无战,待国力恢复,再图复土!”
户部郎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