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首恶伏辜余暂免仍凭丹悃固神京(4 / 6)

加入书签

靖:“谢渊必不善罢甘休,你我需谨言慎行,待瓦剌再攻,或有转机。”

徐靖点头:“南京旧党尚多,我去后必联络,若有机会,再扳谢渊。”

刘焕则闭门谢客,每日核查粮饷账簿,生怕再出纰漏——他知谢渊必盯着自己,稍有差池,便会重提旧罪。

谢渊深知,仅除赵伦不足安朝堂,需立制度防余党作乱。

他召秦飞、陈忠(正三品户部侍郎)、张文议事,道:“石、徐、刘虽暂免,然旧党未除,恐再借议和、粮饷生事。

需设三制:其一,设‘内阁监察司’(从四品),隶御史台,专察辅及内阁成员,每月报备行踪、经手事,防专权通敌;其二,设‘粮饷督查科’(正五品),隶户部,每月核粮饷收支,公示于朝,防私扣;其三,定‘玄夜卫京营联动章程’,玄夜卫侦得内奸、敌情,需即刻通报京营,京营配合缉捕,防军情外泄。”

秦飞道:“太保所言极是!

玄夜卫‘内奸侦缉科’可与‘内阁监察司’联动,查旧党动向。”

陈忠亦道:“‘粮饷督查科’可由臣牵头,先核户部及边军粮饷,绝私扣之弊。”

张文则道:“‘内阁监察司’需选无党争、清正之臣,臣愿举荐南京御史王伦(正五品)任司长,此人曾劾石迁旧党,刚正不阿。”

谢渊将三制奏报萧桓,萧桓准允:“就按太保所议,择日推行。

石、徐、刘虽暂调,你等需严加监察,勿让再乱。”

不久,“内阁监察司”

“粮饷督查科”

相继设立。

王伦任监察司司长后,奏“内阁成员需避旧党嫌,与外邦使者接触需有监察司官员在场”

;陈忠则率督查科核出户部小吏私吞赈济粮五千石,当即严惩,公示于朝。

京营与玄夜卫亦按章程联动,秦飞侦得瓦剌细作三人,京营即刻配合抓捕,未让军情外泄。

谢渊知,仅防内奸不足,需强边防以绝瓦剌窥伺。

他命岳谦整训京营:汰老弱,补精锐,加强火器训练;命李默(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加固宣府卫城防,增设烽燧十座,每座派卒十人,配工部新造望远镜,“见敌举火,一日三报”

,若遇袭,京师三日内需派援军;命工部尚书张毅(正二品)赶造弗朗机炮百门、火铳千支,装备京营与边军。

岳谦于演武场整训,见卒子们因粮饷充足、内奸暂敛,士气渐振,朗声道:“瓦剌仍在边境,若再犯,需一战破之!

为京师、为家人,当死战!”

卒子们齐声呐喊:“死战!

守京师!”

李默在宣府卫接石崇——崇虽任副参将,却无实权,默奉谢渊令,严加监视:“石参将,宣府卫为边防要地,需谨守职责,勿生他念。”

石崇虽愤,却不敢违抗。

张毅则亲至工部军器局督造,对工匠道:“此火器为守京、守边之用,若有差池,便是害卒子性命!

每门炮需试射三次,每支铳需验枪管,合格方可出厂!”

工匠们不敢懈怠,月余便完成火器造作,送至京营与边军。

瓦剌太师也先见大吴京师布防严、边军整肃,且赵伦已死,内奸暂不能为,知再攻难胜,遂撤宣府卫兵,退回漠北。

秦飞将此讯奏报萧桓与谢渊,萧桓激动道:“谢太保!

瓦剌退矣!

京师安矣!”

谢渊躬身:“陛下,此乃君臣同心、军民协力之故。

然瓦剌未灭,仍需固防,勿让再犯。

瓦剌退去后,京师渐安。

“内阁监察司”

“粮饷督查科”

成效渐显:内阁议事皆有监察司官员在场,旧党官员不敢再妄议议和;户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