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一曲德胜忠义颂流传后世见真情(1 / 9)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德佑十五年夏,帝萧桓幸德胜门,察防务、慰兵卒。

时谢渊总领九门,甲胄昼夜不卸,晨露结霜沾甲;兵卒守御,日食干饼掺沙,仍砺兵不辍。

帝见之动容,询粮饷事,始知通州粮吏(魏庸余党)私扣军粮三千石,户部主事包庇,遂命玄夜卫勘案,诛吏贬官,补粮慰卒。”

《玄夜卫档?君鉴录》补:“帝至德胜门,先观西角楼乡勇练兵,见周老汉箭术精熟,却食麦饼无肉;复登城楼,见谢渊肩甲霜痕三寸,掌纹嵌土,询之方知渊三夜未眠。

秦飞递密报:‘通州粮吏王庆(魏庸亲信)私分军粮,售予粮商,户部主事李彬(刘焕下属)知而不举。

’罪证存诏狱署东库第四十五柜,入《王庆李彬扣粮包庇案勘卷》。”

德胜城头夏有霜,将军甲胄映晨光。

兵吞干饼含沙苦,帝见忠魂动热肠。

勘吏追赃诛佞党,补粮颁赏慰戎行。

从今九门安稳在,不负江山不负郎。

甲沾晨露结霜轻,饼掺沙尘咽有声。

君幸城楼观防务,臣持忠胆守京营。

粮贪小吏藏私计,政肃群贤正国名。

一曲德胜忠义颂,流传后世见真情。

德佑夏月帝幸门,甲霜沾袖见忠魂。

卒吞干饼含沙涩,君察疾苦动天恩。

勘吏追赃诛佞辈,补粮颁赏慰征人。

如今漠北尘烟静,犹记当年饼里仁。

德胜门的晨雾还没散,城楼上的砖缝就凝了层薄霜——不是冬寒,是夏末的晨露沾在冰冷的甲胄上,遇风结成的霜。

谢渊站在箭楼前,手里攥着守城名册,肩甲上的霜痕顺着甲片缝隙往下滑,滴在城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他的甲胄已穿了三日,内衬被汗水浸得潮,边缘磨得亮,腰侧甲片还沾着昨日修箭楼时蹭的黄土。

亲卫递来块干饼,饼硬得能硌牙,咬开里面掺着细沙:“尚书,您先垫垫,户部的粮还没到。”

谢渊接过饼,刚咬下一口,就听见城下传来马蹄声——是玄夜卫北司的哨骑,秦飞的人来了。

哨骑翻身下马,递上密报:“谢太保,秦指挥使探得,通州粮吏王庆把这个月的军粮扣了三千石,说是‘受潮需晾’,实则运去卖给粮商了!”

谢渊捏着密报,指节白:“户部那边怎会不知?”

哨骑道:“秦指挥使说,户部主事李彬是王庆的表兄,帮着瞒报呢!”

谢渊刚要开口,又听见远处传来銮驾的号角——萧桓的车驾,快到了。

城楼下的练兵场,乡勇和京营兵正对着木桩练刀。

周老汉握着弓,箭箭中靶,可拉弓的手却在微微颤——他今早只吃了半块干饼,胃里空得慌。

周虎(周老汉之孙)练刀时没了力气,刀砍在木桩上,只留下道浅痕。

“小虎,歇会儿!”

周老汉递过自己剩下的半块饼,“先垫垫,等陛下赏粮来。”

周虎接过饼,咬了口,沙粒硌得牙龈疼:“周伯,这饼掺这么多沙,咋吃啊?”

旁边的京营兵张二叹道:“上个月还能掺点麦麸,这个月连麦麸都没了——听说粮被人扣了。”

周老汉皱眉:“别乱讲!

谢太保定会帮咱们讨粮的。”

话刚落,就见玄夜卫卒簇拥着銮驾过来,明黄色的龙旗在晨雾里展开,兵卒们立刻停下动作,整队迎驾。

萧桓的车驾停在德胜门瓮城前,他掀开车帘,先看见的是练兵场的兵卒——个个甲胄整洁,却面色蜡黄,手里的干饼还沾着沙。

李东阳(太傅兼内阁辅)陪在旁,低声道:“陛下,谢太保已在城楼候驾,咱们先登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