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终教军饷输边地再护山河守四方(4 / 7)

加入书签

崇被斩于通州仓前,曝三日。

百姓们路过时,扔烂菜叶、石头,骂声不断:“奸贼!

边军冻饿,你却私分粮饷!”

“杀得好!

这样的官就该斩!”

有个边军小兵的娘,提着篮子来骂:“我儿在大同卫冻饿,你却在家吃白面馒头!

你对得起大吴的百姓吗?”

她扔出一块石头,砸在石迁的级上,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

秦飞率玄夜卫清查镇刑司旧党,共抓获旧吏二十人,皆为石迁亲信,有的帮着伪造文书,有的帮着私分粮饷。

萧桓下旨:通敌者斩(三人),附和者罚俸一年,派往边地督运粮饷(十七人)——戴罪立功,若再犯错,斩!

户部尚书刘焕修订《驿传粮运制》:“边军粮饷驿传需派‘双驿丞’(户部一人、玄夜卫一人),每日记录粮运进度,直达帝前;通州仓设‘粮饷监察官’(玄夜卫从五品),专司粮的出入库,每月核验一次,结果奏报户部与兵部。”

谢渊巡大同卫。

他走进兵卒的营房,见兵卒们喝着热粥、啃着麦饼,心里松了口气。

陈安指着城墙上的新工事:“谢太保,粮到后,兵卒们干劲足,筑了五座箭楼,还挖了陷马坑!”

谢渊拍了拍小兵周虎的肩(周虎是之前冻饿的兵卒):“现在能吃饱了吗?”

周虎点头,眼里满是感激:“能!

谢谢谢太保,谢谢陛下!

俺定守住大同卫!”

瓦剌左贤王闻知石迁被斩,粮送边军,大同卫、宣府卫防务加固,知道再攻边地已无希望,遂杀了主张攻边的将领,率部退回漠北深处,三年内再不敢窥伺大吴边地。

萧桓召谢渊、李东阳入宫议事。

御书房里,萧桓看着边军送来的“平安奏报”

,欣慰道:“谢太保,若不是你勘破石迁的阴谋,边军就溃散了,京师也危了。”

谢渊躬身:“陛下,此乃臣的本分。

边军是大吴的屏障,粮饷是边军的命——日后需严防奸佞扣粮,才能保边地安稳。”

李东阳(正一品太傅兼内阁辅)点头:“谢太保所言极是,臣请命内阁编纂《边粮防范录》,颁行六部九边,令百官引以为戒。”

吏部尚书李嵩(正二品)见石迁旧党被除,奏请整肃吏部:“陛下,石迁能串联旧党,是因吏部有旧吏包庇。

臣请考核全国文官,凡与镇刑司旧党有牵连者,一律贬官;凡忠良之后,优先擢用。”

萧桓准奏:“李尚书,此事就交给你——吏治清明,才能杜绝奸佞!”

李嵩躬身:“臣遵旨!”

户部尚书刘焕(正二品)命侍郎陈忠(正三品)核查全国粮库账目,现有三个州府官私分粮饷,立刻奏请帝处置。

萧桓斩私分粮饷者,贬包庇者,户部账目遂清。

刘焕对谢渊道:“谢太保,日后户部调粮,定按‘双勘合’制度,绝不让石迁之事再生!”

谢渊点头:“刘尚书,咱们同心协力,才能保大吴粮饷无虞。”

玄夜卫指挥使周显(从一品)命秦飞加强边地密探:“边地若有异常,需立刻报京;镇刑司旧库已封,钥匙由玄夜卫与户部共管,再不许私囤粮。”

秦飞道:“周指挥使放心,玄夜卫已在大同卫、宣府卫设暗探哨,每日巡查,定不让奸佞再通敌!”

大同卫、宣府卫守将送“忠勇保边”

匾到京师,挂在谢渊府前。

百姓们自来观匾,有人喊:“谢太保,您是大吴的救星!”

谢渊站在府前,对着百姓躬身:“此乃君臣同心、官民同心之故,非臣一人之功!”

李东阳率内阁编完《边粮防范录》,内容包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