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朝堂犹有谗夫语关塞长留忠魂名(5 / 5)

加入书签

"

"

岳将军,"

他将麦种撒在灵前,"

您看,今年收成好了,您却看不到了。

"

萧桓站在廊下,听着百姓的哭祭,突然问周显:"

朕是不是真的错得太多?"

周显指着祠外的"

吴"

字砖路:"

陛下现在扶棺,百姓记着;若再迟疑,才是真的错。

"

远处传来钟声,是忠烈祠的暮钟,敲了七下——岳峰享年三十七岁,恰合七声。

萧桓亲自执绋,走在送葬队伍最前。

御袍的下摆扫过"

吴"

字砖路,每一步都踩在刻痕上,像在回应岳峰的忠魂。

护柩的士兵个个带伤,王三的断臂用布带系着,仍紧紧抓着灵柩的扶手。

队伍行至安定门,遇见个白老妪,捧着件打满补丁的旧甲——是岳峰初任百户时穿的,她是当年阳和口被岳峰救下的民妇。

"

将军,"

老妪摸着棺木,"

您说过甲旧了,只要心不旧就好,您的心,比新甲还亮呢。

"

下葬时,萧桓亲手将那半块"

吴"

字砖放进墓坑。

砖面与岳峰的残骨相触,出轻微的声响,像极了当年岳峰在朝堂上,用砖拍案谏言的声音。

片尾

夕阳把萧桓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岳峰墓前的石人石马重叠。

他摘下腰间玉佩,放在墓碑前——那是元兴帝赐的,刻着"

守土"

二字,如今转赠岳峰,倒比戴在自己身上更合宜。

谢渊带着士兵在墓周值宿,王三用断砖在碑后刻了行小字:"

弟兄们都在。

"

夜风拂过,祠前的"

吴"

字砖路出轻响,像无数人在低声应和。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敲了七下,与昨日暮钟同数。

有玄夜卫卒说,看见墓顶的草叶上,凝着水珠在月光下闪,像极了岳峰护心镜上的光。

周显却说,那是陛下的泪,滴在砖上,与岳将军的血,终于融在了一处。

卷尾

《大吴史?岳峰传》载:"

峰葬后三月,萧桓命人将镇刑司查抄的贪腐银,熔铸成忠字碑,立于墓前。

碑阴刻峰生平事,每字皆以朱砂填之,取血书之意。

"

《吴伦汇编》记:"

自岳峰葬后,边将奏事必附军民疾苦录,帝亲阅不辍。

德佑十五年春,大同卫士民自于西城楼旧址,建岳公祠,香火至今不绝。

"

龙袍覆棺车辚辚,帝亲执绋送归尘。

砖痕浸血犹存"

吴"

,镜锈凝忠未灭"

真"

百里哭声随日落,千年碑字伴月新。

莫教史册轻翻过,记取边关有此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