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血蘸名单藏絮内针缝家书入棉衣(1 / 6)
卷语
《大吴史?周毅传》载:"
毅,大同卫左营都指挥佥事,元兴二十一年生,其父周泰为雁门关戍卒,战殁于德佑初年。
毅承父职,善骑射,所部箭簇皆刻毅字为记。
德佑十四年八月,毅守阳和口,辖兵千余,北元夜狼部三万骑猝至,营中忽举火为号——盖内奸镇刑司小旗赵四泄布防图于敌。
毅时方巡营,闻变即率亲卫百余人冲阵,铁枪挑落敌酋三人,身中七矢:左肩一、右肋三、小腹二、咽喉一,皆北元特有的狼牙簇。
既知不免,唤亲卒王二至,解贴身棉袍,命其将内奸名单缝于衣絮——单上列镇刑司安插者五人,注皆与李谟缇骑往来。
嘱曰:送岳总兵,迟则大同卫危矣!
孤营夜被犬羊围,刁斗声残鼓角微。
七矢穿身犹怒目,三创裂甲未肯归。
血蘸名单藏絮内,针缝家书入棉衣。
指凝敌阵向斜晖,骨透沙痕指黑松。
缇骑暗伏截忠骨,刀划防图灭迹踪。
亲卒残躯护密机,断指藏锋血未止。
最是秋风知恨事,卷将血字到宣府。
烽燧空留捐躯处,至今磷火照弓刀。
德佑十四年,王二突围时,于阳和口遇镇刑司缇骑三十人,为者刘三喝曰叛军信使,欲夺其袍。
二断右手小指,将名单藏于指骨伤口,血浸帛书而不污。
奔三日至宣府卫,见岳峰时指骨已外露,犹举残手示之。
毅殁后三日,尸身被北元弃于阳和口烽燧下,寻获时甲胄已被剥去,唯左手攥半截染血布防图——图上阳和口暗哨处有新划刀痕,与镇刑司缇骑佩刀形制吻合;右手食指强直,指节深陷沙中,所指西北三十里,恰为缇骑潜伏的黑松林。
"
《边镇纪略》补记:"
毅所部千余人,战殁者九百七十三人,尸身皆面朝北,犹持兵器。
唯裨将张明存活,供称夜闻缇骑与北元哨骑隔沟对话,言事成以周毅级为凭。
"
阳和口的风卷着沙砾,打在周毅的甲胄上噼啪作响。
他盯着案上的布防图,指尖在"
西崖烽燧"
处反复摩挲——昨夜巡哨的士兵回报,那里的烽火台总在三更后熄灭,却查不出缘由。
"
都指挥,"
亲兵赵小五捧着伤药进来,药碗沿还缺着个口,"
镇刑司派来的监阵官又催了,说再不出战就是怯敌。
"
周毅抬头,望见帐外那个穿绯红官袍的身影,是镇刑司派来的千户孙迁。
此人上月刚从京师调来,却对阳和口的地形了如指掌,前日还在军议上力主"
撤西崖守军,集中兵力守正面"
,当时就觉得蹊跷。
"
小五,"
他压低声音,"
去把去年镇刑司派来的五个随军文书的名册取来,尤其是那个负责烽燧调度的。
"
夜气像块浸透了冰水的黑布,沉沉压在孤营上空。
刁斗敲到第四更时,突然哑了——最后一声余响还缠在旗杆上,就被西北方涌来的马蹄声碾碎。
黑压压的犬羊军从沙丘后漫出来,弯刀在月下闪着冷光,像群饿疯了的狼,把小小的营盘围得密不透风。
“擂鼓!”
校尉周猛的吼声劈碎夜色,震得自己喉头甜。
他左手攥着半截断矛,右手的刀刚劈开个扑上来的敌兵,甲胄上的血顺着护心镜往下淌,在沙地上积成小小的血泊。
营门的鹿角早已被踏碎,犬羊军的箭雨斜着射进来,钉在帐篷上簌簌抖,有支箭擦过他耳边,带起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