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6 / 6)
/p>
这一条款,像一把利剑,高悬在所有官员头顶,让他们不敢再打饷银的主意。
边镇的百姓,将谢渊查饷银的故事编成戏曲,代代传唱。
戏文中的獬豸形象,成为正义的化身,永远守护着边军的饷银,守护着大吴的边疆。
片尾
谢渊再访大同时,饷银碑前的獬豸像焕然一新。
阳光照在新铸的饷银上,獬豸纹闪闪光,再也没有商票暗纹的阴影。
"
大人,"
林缚低声道,"
新饷银已至各营,"
他指着远处的军营,"
弟兄们都说,这银子,"
声音哽咽,"
比金子还重。
"
密约的残页,被装裱在风宪官署的大堂,每个字都在诉说官商合流的危害。
往来官员经过,都会驻足良久,仿佛看见三位参将的惨状,听见边军的怒吼。
谢渊知道,这些记忆,就是官制最好的防腐剂,让后来者不敢再碰饷银的红线。
《大吴兵制考》的末尾,饷银案的记载格外醒目:"
德佑十五年冬,谢渊查边将饷银,破三法司合流之网。
商票暗纹显形之日,即官腐现形之时。
"
风穿过边镇的烽火台,带着饷银的故事,飘向远方,仿佛在告诉世人:边将的饷银,是国家的命脉,容不得任何玷污,唯有坚守国法,守护民心,才能让边关永固,江山永固。
卷尾
太史公曰:观边将名册之变,知饷银之重,重于千钧。
李继光之流,私扣饷银,通敌卖国,致边军无马无粮,几至崩溃。
然谢公以花名册为凭,以票号暗纹为证,于饷银异状中辨忠奸,于密约残页中破迷局,非独其智,乃其忠且勇也。
后之掌饷者,当以商票为戒,守饷银如守性命,护边将如护手足,方保藩篱固、肝胆强,外敌不敢犯我边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