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2 / 4)

加入书签

p>

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一张匿名字条,字迹潦草:"

河患记录,动人心魄,莫要自误。

"

他将字条凑近烛火,看着火焰慢慢吞噬纸张,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越是阻拦,越说明其中必有隐情。

"

窗外,乌云遮蔽月光,一场暴雨即将来临,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文华殿内,金砖地面倒映着摇曳的烛影,气氛庄严肃穆。

谢渊怀抱厚重的《建库疏》,蟒袍上的獬豸补子泛着冷光。

他跪在丹墀,挺直脊背,声音响彻大殿:"

陛下,黄河水患乃国之大患,若无完整记录,何以知河患规律?何以定长久之策?此档案库是治河的根基,更是万千百姓的希望!

"

他的话语中饱含着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对治河的坚定信念。

工部尚书周崇礼出列,象牙笏板微微颤抖,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谢大人,建库需征调民夫三千,耗费白银二十万两。

国库空虚,此等奢靡之举,实不可取!

"

他眼神闪烁,不敢直视谢渊,话语中满是推诿之词。

"

奢靡?"

谢渊猛地抬头,眼中怒火熊熊,仿佛要将一切不公都焚烧殆尽,"

去年河防修缮虚报开支三十万两,那些白银都用在了何处?"

他展开一卷残破的账本,纸张边缘破损,墨迹斑驳,"

正德县河道衙门的记录,竟将三年决口五次篡改为一次,如此欺上瞒下,难道不是奢靡?这是拿百姓的性命在开玩笑!

"

他的声音如惊雷般在殿内炸响,震得众人心中一颤。

殿内一片哗然。

德佑帝手指敲击龙案,神色凝重:"

谢卿所言,可有实证?"

"

臣已派人暗访!

"

谢渊从袖中掏出一叠证词,纸张边缘还带着水渍,那是奔波取证时留下的痕迹,"

这是河工的口述,是沿岸百姓的联名状!

若不建立档案库,真相将永远被掩埋,更多的百姓将遭受水患之苦!

"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字字如重锤敲击人心,饱含着对真相的执着追求和对百姓的责任担当。

最终,德佑帝下旨:"

准奏!

限三月内筹备完毕。

"

谢渊叩谢恩时,瞥见镇刑司大太监王真与周崇礼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心中警铃大作,他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山西潞州的铁梨木林场内,阳光炙烤着大地。

谢渊亲自查验木材,粗壮的树干横七竖八堆放在空地上,散着浓郁的木香。

他用匕刮开树皮,观察木质纹理,眼神专注:"

此木年轮细密,质地坚硬,正合所用。

"

他的话语中透着专业与严谨。

"

大人!

"

一名衙役气喘吁吁跑来,满脸焦急,"

木材商称朝廷欠款未结,拒绝供货!

"

谢渊赶到商铺,只见掌柜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文书,脸上带着挑衅的神色:"

谢大人请看,工部早已函,叫停一切采购。

"

文书上工部大印鲜红刺目,墨迹却未完全干透,显然是刚刚伪造的。

深夜,存放木材的仓库突大火。

火光冲天,热浪扑面而来,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

谢渊冒着火舌冲进火场,隐约间,他看见几个黑影在火场外围徘徊,其中一人腰间的镇刑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