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4 / 5)

加入书签

渊,私开采石场,目无王法,该当何罪?”

王真尖细的嗓音中充满了愤怒和威胁。

谢渊不慌不忙展开地契,声音沉稳有力:“此采石场已由当地百姓联名卖给工部,手续齐全,合法合规。

王公公若执意阻拦,便是与万民为敌!”

他示意匠人打开石窑,里面堆满写有“漕运新道专用”

的石料,整整齐齐,一眼望不到头。

混乱中,玄夜卫统领李正凑近谢渊,压低声音:“大人,已联络漕帮另一支脉,他们痛恨王真已久,愿暗中相助。”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阵阵呐喊,漕帮的船队载着粮食和器械,破浪而来,船帆遮天蔽日。

王真望着密密麻麻的船只,脸色由红转青,又由青转白,最后只得咬牙切齿地一甩袖子,悻悻离去。

新道即将贯通时,王真狗急跳墙,使出了最后杀手锏。

他趁夜派人掘开黄河支流,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奔腾而来,瞬间淹没了周边的村庄和田地。

洪水奔涌而至时,谢渊正在堤坝上巡查,看着远处滔天的浊浪,他的心猛地一沉。

“大人快走!

洪水来了!”

李正拽着他的胳膊,大声喊道。

谢渊甩开李正的手,目光坚定地望着浑浊的洪水:“开闸!

把洪水引入泄洪渠!

通知百姓,立即转移!”

他抓起铁锹,带头冲向决口,暴雨倾盆而下,打在他的脸上生疼,官袍被洪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行动十分不便,但他却浑然不顾。

他嘶吼着指挥百姓抢险,声音渐渐嘶哑,可他依然没有停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保住新道,保住百姓的性命。

当洪水终于退去,新道虽受损严重,但主体工程得以保存,谢渊却累得瘫倒在地,望着千疮百孔的工地,眼中满是疲惫和欣慰。

玄夜卫在王真的私宅展开了严密搜查,经过一番努力,搜出大量密信,其中不乏与漕帮、豪强勾结的证据。

信件上的字迹和印章,清晰地记录着他们如何贪污受贿、阻挠新道开凿、中饱私囊的罪行。

当谢渊将证据呈给德佑帝时,王真瘫倒在地,脸色惨白如纸,尖细的嗓音变得沙哑而颤抖:“谢渊,你好狠的心我不会放过你的”

德佑帝拍案而起,龙颜大怒:“彻查!

涉案者,一个都不许放过!

务必将这群蛀虫一网打尽!”

谢渊望着阶下的王真,想起那些在洪水中丧生的百姓,想起失踪的测绘队员,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夺眶而出。

这一刻,他心中的悲愤和委屈终于得到了释放。

片尾

漕运新道正式通航,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两岸百姓夹道欢呼,锣鼓喧天。

艘漕船缓缓驶过新河道,船帆在风中猎猎作响,船头的彩旗迎风飘扬。

谢渊身着一品官服,站在船头,望着刻有“天工开物”

的界碑,心中百感交集,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李正匆匆赶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大人,新道开通后,漕运损耗减少七成!

如今粮米源源不断运往京师,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谢渊抚摸着船舷,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眼眶微微湿润:“去告诉陛下,这新道不是我一人之功,是万千百姓用血汗换来的。

只要漕运畅通,百姓就有活路,这便是我毕生所求。”

他的目光坚定而温柔,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大吴王朝繁荣昌盛的未来。

大吴学子仍在研读《谢公漕运改制记》。

书中详细记载着漕运新道的勘测过程,以及那些刻有“天工开物”

的标杆如何见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