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贪酋(5 / 5)
p>"
李正,"
谢渊突然开口,声音像绷紧的弓弦,"
明日卯时,带人查封镇刑司官库,"
他的手指敲了敲账册,"
按名拿人,包括那位在公堂上为刘焕端说话的刑房书吏。
"
李正抬头,撞见谢渊眼中的冷光——那是他在黄河决堤处见过的,能将浊浪冻住的目光。
他突然想起白日里搬运染霉粮时,谢大人蹲下身接过老妇人手中的硬饼,指尖轻轻擦过她龟裂的掌心。
此刻案头的烛火明明灭灭,却照得见谢大人腰间的"
天宪"
腰牌,比任何星辰都亮。
更鼓又响,这次是四更。
谢渊望着账册上的最后一页,那里记着"
晋王殿下亲收河工银五万两"
。
他摸出怀中的《荒政辑要》,洪武朝萧武皇帝的批语在火光中浮动:"
仓廪不实,天下难安"
。
笔尖落下,在奏报末尾添上"
请陛下准臣追赃至晋王藩府"
,墨汁渗进纸纹,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卷尾
太史公曰:观谢渊验粮,可知仓廪之虚实,系民生之安危;官吏之贪廉,关社稷之兴衰。
其以"
验粮五法"
辨真伪,以《大吴会典》正纲纪,于鼠洞之中寻证据,于公堂之上斥贪奸。
官官相护虽如蛛网密布,然谢公以律法为剑,以实证为盾,终能破网除奸,还仓廪之实,安黎庶之心。
其智也,在明察秋毫,于细微处见真相;其勇也,在不畏强权,于公堂前斥奸佞。
此役也,非独验粮辨伪,实乃验官吏之良心,辨忠奸之界限。
后世观之,当知:预备仓者,备的是粮,存的是心;律法者,治的是贪,护的是民。
谢公之德,如仓中粟米,虽经风雨,终能济民;谢公之威,如律法之剑,虽历岁月,依然锋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