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1 / 4)
卷语
《吴史?刑法志》云:"
内宦干政,甚于洪水猛兽;官宦勾连,乃致社稷倾危。
"
德佑年间,掌印太监王真权倾内外,与宗藩暗通款曲。
当索贿密信至开封,谢渊拍案而起,一场围绕律法尊严与贪腐黑幕的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开封府衙的油灯在夜风里摇曳,灯芯爆起的火星溅落在谢渊手背,他却浑然不觉。
案头的密信在昏黄光影中泛着诡异的金芒,洒金宣特有的云纹暗合内廷规制,掌印太监王真的字迹龙飞凤舞:"
黄河工费浩繁,若以《内廷采办例》进献万金,陛下必赞大人办事得力。
"
信末还附了半页《内廷采办例》,朱砂圈出的"
特殊工程可酌情收取报效银"
条款,红得刺目——这与他此前查获的晋王私铸符验案中,使用的内廷专用笺纸暗纹完全一致。
"
来人!
"
谢渊突然拍案,震得铜镇纸在案上划出刺耳声响。
值夜书吏陈三连滚带爬冲进来,见大人指节因攥紧信纸而泛白,袖口还沾着墨迹——那是方才复核河工账册时留下的痕迹,每道墨痕都对应着黄河沿岸百姓的救命钱,与《工款清核?治河工款每两皆附领状存案》中记载的晋王洗钱手法如出一辙。
半个时辰后,按察司佥事李铭、布政司参议赵庸匆匆入内。
李铭瞥见密信的瞬间,官服下的脊背瞬间渗出冷汗,喉结艰难滚动:"
此信笺纸确是司礼监专用。
"
他下意识摩挲腰间关防,那上面的"
天宪"
二字已被他摸得亮,却在此时显得格外烫手——三年前他接受晋王馈赠的玉镯,此刻正藏在小妾的妆匣底层,与《整肃吏治》案中查扣的受贿清单材质相同。
赵庸却皱眉凑近,压低声音道:"
谢大人,王公公乃御前红人,这怕是圣意?"
他的袖摆不经意扫过案头,险些碰倒那盏快燃尽的油灯,摇曳的光影在他脸上投下扭曲的阴影——三天前,他刚将两千两"
冰敬"
送入晋王府,银票编号与《厘正盐政》案中记录的分润银如出一辙。
"
圣意?"
谢渊冷笑,从檀木匣中抽出《皇吴祖训》,书页间还夹着片干枯的麦穗——那是泽州百姓送他的,麦芒已褪色,却仍倔强地刺着手心。
"
神武年间便立有严禁内宦干政之条!
"
他的指节重重叩击"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的朱批,墨迹因经年翻阅已晕染开,"
况且黄河工费,每一两都记在《工部清册》,若进献万金,便是克扣河工——与《汰除军伍》案中晋王占役兵丁粮饷如出一辙!
"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皮靴踏地的声响。
八名镇刑司番役如狼似虎涌入,为的千户赵猛亮出腰牌,铜质腰牌上的獬豸纹在火光中泛着冷光——却被谢渊一眼看出,腰牌边缘的包浆新旧不一,分明是半月前才换的新皮套,与《清厘驿传》案中伪造符验的手法如出一辙。
"
王公公听闻谢大人收到密信,特命卑职取回。
"
赵猛的目光扫过桌上信件,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露出缺了半颗的犬齿——那是去年在晋王府护院时,被谢渊的随从打断的,此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