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6章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2 / 4)
者功成治定,必告天地。”
封禅之举,非徒夸功伐、炫威德,实所以答天地生育之恩,报祖宗庇佑之德,顺民心,合天意也。
臣敢率百僚,谨奉玉牒金册,登东岳而告成功,荐牺牲,陈币帛,备法驾,奏雅乐。
伏惟神只,鉴此丹忱,歆此明禋,佑我吴祚,历千万祀而不替;保我疆土,亘亿万年而常新。
使江山永固,如泰山之安;黎庶咸宁,若东海之寿。
四夷宾服,万方来王,共效华封之祝,同歌天保之章。
谨奉玉册,恭行大礼,惟神飨之!
德佑十年十月中旬吉日
嗣天子臣桓谨奏
德佑十年十月初十,官道上的积雪被车轮碾成薄冰,谢渊的车队正以五列纵队缓缓向京城行进。
车辕上七十二箱宗卷用浸过桐油的玄色油布遮盖,箱角铜锁与封条严丝合缝——那是按察司专门定制的"
鱼鳞封"
,每道蜡痕的走向都经过三重校验。
谢渊坐在辆骡车中,膝头摊开《巡晋奏报》副本,指尖在"
晋王分润盐税"
的朱批上反复摩挲,案几上的《大吴会典》正翻开至"
巡按归程规制"
卷,泛黄纸页间夹着半张泰山封禅仪轨图。
巳初刻,井陉关城堞在铅灰色云层下若隐若现。
谢渊掀开舆帘,见二十骑镇刑司缇骑一字排开,为百户靴底的红胶土与晋王府密道的土壤成分完全吻合。
他将《会典》卷三十二按在冰凉的车轼上,指尖划过"
非三法司会勘不得截留宗卷"
的条文,车轴突然出三声闷响——玄夜卫的紧急示警,意味着前方五里处有伏兵。
"
谢大人奉旨还朝,"
镇刑司百户抱拳道,"
晋王殿下闻泰山封禅需核地方刑案,令末将"
"
泰山封禅乃国家大典,"
谢渊截断话头,反手扣住车轼上的铜制关防,"
《封禅仪轨》载:诸侯不得干预祭天事宜。
你手中火票,"
目光扫过对方攥紧的文书,"
盖的是晋王私印而非宗人府关防。
"
他抽出宗卷最末一箱的《通关文牒》,"
昨夜在固关所盖山西按察司印,"
指尖点在朱砂印泥,"
与你靴底红胶土来自同一矿脉——该矿脉,"
声音陡然冷冽,"
正是晋王府私采之地。
"
百户的喉结滚动两下,手按剑柄却不敢出鞘:"
封禅在即,晋王忧心"
"
忧心便私调缇骑?"
谢渊突然展开半幅《盐引勘合簿》,边缘焦痕与潞安驿站火场残留物完全吻合,"
你身后骑士披风的织纹,"
目光扫过对方身后,"
与《宗人府造办处名录》记载的晋王亲卫一致。
"
他压低声音,"
需要我出示刑科给事中关于宗藩私设刑堂的弹劾疏么?"
当夜,车队宿于平定驿站。
谢渊在烛下比对两份供状,盐运使李正的血手印在黄纸上映出暗红阴影。
书吏陈实捧着新炙的胡饼推门而入,袖口沾着的蜂蜡碎屑在火光下泛着微光——那是晋王府蜜坊特有的鹅黄色蜡渍。
"
这是晋王府专用的蜂蜡?"
谢渊突然抓起陈实的手,"
你替晋王传递密信多久了?"
陈实扑通跪地,胡饼滚落炭盆:"
大人明察!
小的被逼无奈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