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o章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1 / 3)
卷语
《大吴会典?朝会》载:"
御史弹劾宗室,须备舆图、账册、人证三物,呈文华殿廷鞫。
三司主官、六部堂官同审,宗正卿列席抗辩。
若证据确凿,宗人府不得干预;御史诬奏,杖八十,削职为民,其举荐官员连坐。
"
又《大吴律?谋逆篇》:"
宗室谋逆,犯凌迟,从犯斩立决,知情不报者,官降五级,民徙三千里。
"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永熙七年正月十五,文华殿丹陛前残雪未消,青石板上凝结着薄霜。
谢渊怀抱贴黄匣拾级而上,腰间验印锥随着步伐轻叩石阶,出清越声响,仿佛是叩问朝堂的正义之音。
殿内,宁王萧彬、襄王萧漓身着五爪蟒袍端坐宗室席位,蟒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宗正卿执象牙笏板,目光如刀般剜向谢渊,满是警告与威胁。
"
谢御史,弹劾宗室乃何等大事,可有实据?"
永熙帝的声音在蟠龙柱间回荡,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严与审视。
谢渊伏地叩,起身时双手稳稳展开十三节玉牒链:"
陛下明察!
按《舆图制作规制》,宗室庄田舆图需以十三层桑皮纸叠绘,标注田界四至、税银岁入,且用玉牒链装订。
"
他指尖划过玉牒,"
此玉牒链展开后,每节对应庐山、江州等地庄田,田界、水渠与户部存档舆图分毫不差!
"
周立捧着黄铜三棱镜疾步上前,将镜面对准殿外透入的日光。
光束折射在桑皮纸上,田亩边界、水利沟渠清晰映现。
谢渊取出放大镜,镜片下桑皮纸背的特殊墨点排列有序:"
陛下请看,这些墨点经工部验证,正是元兴年间特制的透光墨。
"
他调整三棱镜角度,庐山区域的阴影中,"
字迹缓缓浮现,"
并非神迹,而是用墨汁在纸背标注暗语,经日光折射显现!
"
宁王突然出一阵冷笑,蟒袍上的金线随动作闪烁:"
御史仅凭光影变幻,就想构陷宗亲?这等伎俩,三岁孩童都不信!
"
谢渊面色不改,从容取出三司仵作的联名报告,封皮上盖满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朱红大印:"
自元兴年始,三位王爷以茶梗入火漆篡改田册。
"
他展示火漆样本盒,每个样本都标注着来源与查验日期,"
临江驿文书火漆含茶梗两成,焚毁档案火漆六成,而此舆图火漆"
镊子夹起碎屑置于瓷碟,"
经工部虞衡司检验,用的是宗人府特制无痕漆,其配方需宗正卿亲笔批文方可调用!
"
宗正卿猛地出列,象牙笏板重重击地:"
御史私毁宗室棺椁,所得证物来源非法,岂可采信!
"
谢渊展开《九江府勘验录》,纸页间还夹着沾有砒霜粉末的验毒银针:"
棺椁用漆含砒霜三倍,远《工部漆器规制》。
"
他举起漆片样本,"
经三司鉴定,此乃用于毁尸灭迹的剧毒漆。
"
验印锥突然指向襄王,"
玉牒链新节刻着漓字,其玉筋篆笔锋与王爷在宗人府备案的印鉴,连起笔弧度都分毫不差!
"
襄王拍案而起,蟒袍下摆扫落案上茶盏:"
血口喷人!
空口无凭,竟敢污蔑本王!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