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 / 3)
卷语
《大吴会典?档案》载:"
凡旧档焚毁,需三司主官持御赐火牌监临,会同宗人府、内阁属官共同核验。
造具《焚档清册》一式五份,分别钤盖银印、铜印与骑缝章。
灰烬须经七次筛检、三次水漂,取其细末送工部验看,由虞衡司官员使用天平称验成分。
若有片纸未烬、异物残留,主事官杖一百,罢职永不叙用;通同舞弊者,斩立决,家属籍没;知情不报之监临官,降五级调用。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永熙六年腊月廿七,宗人府焚档处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
谢渊蹲在仍有余温的灰烬堆前,青铜磁石在掌心微微震颤,几粒银灰色铁屑吸附其上,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
周立,取《工部火漆物料考》《造纸工法实录》,再备上《元兴朝档案移送规程》。
"
他用竹篾拨开碳化纸团,目光如炬,"
这次,定要让这些灰烬开口说话。
"
周立抱着厚重的典籍匆匆赶来,额角还挂着汗珠:"
大人,工部去年修订的《验灰新例》中提到,"
他翻开夹着靛蓝签的页脚,"
查验灰烬需用磁石吸附法、水浮分离法双重验证。
"
说着,他将磁石吸附的铁屑刮入青瓷碟,又倒入清水,"
您看,这些铁屑棱角分明,未经水磨,按《火漆制作禁令》,确属私制火漆无疑!
"
谢渊的验印锥突然停在灰烬结块处:"
《造纸工法实录》记载,"
锥尖挑起一缕焦黑纤维,"
桑皮与楮皮七比三的配比,正是元兴年间魏王案旧档的专用纸。
"
他神色凝重,展开泛黄的《元兴朝档案移送规程》,"
可按此规程,这些档案早该移交内阁,为何会在此处被焚毁?"
当谢渊将灰烬均匀铺在白绢上,手持竹制吹管轻轻吹动。
"
三杰同谋"
四字的碳化痕迹逐渐显现,笔画转折处的焦痕,与玉牒链断裂面的冰裂纹走向完全吻合。
周立倒吸一口冷气:"
大人!
这字迹的间距,与宗人府行文规范中的密语格式"
"
不仅如此,"
谢渊取出工部的验灰报告,羊皮纸盖满朱红印信,"
灰烬中的茶梗碳化温度在六百度左右,与田册火漆的烧制记录丝毫不差。
而这残留的矿物成分"
他指着瓷瓶中灰白色粉末,"
是江州私窑特有的陶土,和临江驿火漆样本、襄王府采购记录中的原料来源一致。
"
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宗人府经历吴勉带着二十名吏员气势汹汹闯入,象牙笏板在风中拍击出刺耳声响:"
谢御史,未经许可擅闯宗人府禁地,该当何罪?"
他官袍下摆沾着新鲜的灰烬,靴底红壤与襄王府庄田土质别无二致,眼中却闪烁着凶狠的光。
谢渊不慌不忙将白绢收入贴黄匣,故意在匣口抹上灰烬痕迹:"
吴经历怕是忘了《大吴会典?御史台职掌》,"
他展开铺满桌面的律法卷宗,朱砂批注在"
御史台稽察权"
条款上猩红如血,"
遇毁档疑案,风宪官可行掘灰之权,三司皆需配合。
倒是大人衣摆的焦痕,为何与新焚档案的碳化程度如此契合?"
吴勉脸色骤变,却仍强作镇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