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o章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1 / 2)
卷语
《大吴会典?宗人府篇》载:"
宗室亲王庄田赋税,须经户部造册、布政使司核验、巡按御史勘实,三方钤印方许解京。
若隐匿税银、伪造账册,按欺君误国罪论处,主犯削爵下狱,从犯杖流边地。
其文书火漆印信,须依《大吴工律》核验成分、纹路及钤印规范,违者以伪证论。
"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永熙六年仲夏,文华殿金砖缝隙间渗出的暑气蒸腾而上,谢渊跪在丹陛之下,官服后背的汗渍与三年前在江西被暴雨浸透的模样重叠。
怀中用浸蜡油纸包裹的茶饼棱角分明,硌得胸骨生疼——那是他在江西百余日夜,借着火折子微光,用游标卡尺反复测量、与宗人府秘档逐寸比对的证物。
当永熙帝冕旒晃动的光影扫来时,他听见自己喉结滚动的声响,恍惚间又看见王顺昌咽下最后一口气时,浑浊双眼里倒映的半片茶饼。
"
陛下,这盏中煮沸的不是茶汤,是江西百姓的血泪。
"
谢渊双手托起磁州窑盏,盏壁冰裂纹路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如同老茶农手掌上纵横交错的裂口。
他用银镊子夹起茶饼碎屑投入沸水,蒸汽氤氲间,碎屑边缘渗出的暗红色细砂在水中缓缓沉降。
"
此为辰州朱砂,"
他示意工部郎中举起琉璃片,片上粘着从茶饼与江西都司旧调令提取的粉末,"
经三司仵作核验,二者所含硫化汞比例分毫不差。
"
户部尚书的象牙笏板重重击在金砖上:"
御史仅凭矿物粉末,就敢构陷亲王?"
谢渊却取出工部绘制的模具三维图,图上标注着茶饼压制模具与宗人府备案兵符模具的十七处关键尺寸对比:"
请看第五栏卯榫结构,茶饼凹陷深度三分,与兵符模具凸起部分严丝合缝。
而表面压痕的受力角度,"
他展开用墨拓印的纹路,"
与宗人府玉牒封缄印章边缘磨损痕迹完全吻合。
"
萧栎呈上的宗人府秘档封皮刚揭开,谢渊便用放大镜对准火漆边缘:"
诸位大人请看,这锯齿状缺口共有13处,与茶饼残片边缘的撕裂痕迹形成镜像。
"
他取出装有火漆样本的锡盒,"
经鸿胪寺译馆查验,宁王私军调令火漆中的茶梗碎屑,其叶脉结构与庐山五老峰茶园产出的小叶种完全一致,而《大吴工律》规定的火漆配方绝无此成分。
"
礼部侍郎冷笑道:"
无实物兵符,一切皆为臆测!
"
谢渊却命人抬上从布政使司地窖查获的铸模残件。
当模具凹槽内残留的茶末与茶饼碎屑在琉璃片上重叠,经阳光透射,二者纤维结构如出一辙。
"
他们将兵符纹样反向雕刻在茶饼模具上,"
谢渊声音颤,"
每压制一片茶饼,就是铸造一枚可调动私军的密令——这是用百姓的茶碗,盛着谋逆的毒酒!
"
永熙帝接过茶盏时,盏底沉着的茶梗在晃动的茶汤中若隐若现。
谢渊额头重重叩在金砖上,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庐山茶垄间那些被踩烂的茶苗:"
此茶梗采自抗税茶农的坟头,"
他展开布满陈旧血渍的布帛,"
这些百姓的手掌,被官印压出永久的半月形疤痕;他们的喉咙,被掺着艾草的火漆灼伤至无法言语。
"
宁王萧彬在殿下出嗤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