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2 / 2)
吴律》的封皮,律法条文在心底轰鸣:这天下的田,本就该长在百姓的掌纹里。
暮色中的暗卫递来密信,火漆印上的獬豸纹还带着体温。
谢渊摩挲着信末的三叠纹路,想起太学里与萧栎刻校徽的时光:那时他们说,要做让贪吏胆寒的獬豸,要做护百姓周全的寒梅。
如今信中"
通政司知事房已设"
几字,让他唇角微扬——这天下,终于有了能接住匠人血泪的地方。
除夕前夜,扬州驿站的油灯在风雪中忽明忽暗。
谢渊摊开萧栎的手书,"
御史台与宗人府,当如寒梅之根与干"
的字迹力透纸背,砚台里的墨汁却已结成薄冰。
他呵着气研磨,狼毫在砚台中划出细响,忽然想起宗人府那本《匠人保护律》残页,萧栎指尖抚过泛黄纸页的模样:"
律法的根,该扎在匠人堆里。
"
窗外的风雪扑打着窗纸,谢渊提笔回函,墨汁里掺着郑州老妇人的残契纸灰,在烛光下泛着淡金。
"
愿以吾辈之骨血,换得天下清气长存。
"
笔尖落下时,火盆中匠人血书的焦香涌来,与墨香混在一起,竟有了几分梅蕊初绽的清冽。
叩门声惊起灯花,驿卒捧来油纸包:"
城外百姓送的,说御史大人腊月里还在奔忙。
"
打开油纸,几个粗糙的馒头冒着热气,底下压着片獬豸纹布——分明是用旧官服改的,针脚歪斜却密实。
谢渊捏着布片,想起打谷场老妇人的碎瓷,想起郑州衙门外百姓眼中的泪,忽然觉得掌心的茧子暖。
绣春刀穗上的郑州雪,此刻化在掌心,竟比炭火烧得更烫。
片尾
新年钟声在风雪中响起时,谢渊站在驿站檐下,看江面渔火在漫天飞雪中明明灭灭。
他摸向怀中的《大吴律》,书页间夹着的碎瓷片硌着胸口,冰裂纹路与律条的字迹重叠,竟在月光下映出个"
清"
字。
这字,是老窑工的断指刻成的,是老妇人的残契烧成的,是千万匠人用血泪凝成的。
"
大人,该启程了。
"
监察御史的声音里带着哽咽。
谢渊解下腰间火漆印盒,对着漫天飞雪深深一揖——这一揖,是替天下匠人谢律法未寒,是替万千百姓谢公道未泯,更是替自己谢这颗心,在腊月里,还能为百姓的哭声热。
雪越下越大,驿站墙上的新告示被风雪拍得哗哗作响:"
铁面御史过境,凡有民冤,不拘早晚,击鼓即审。
"
墨迹未干,已有百姓顶着风雪赶来,手中的灯笼在雪地里连成线,像极了寒梅的枝桠,在漫天飞雪中,悄然勾勒出春天的轮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