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1 / 2)

加入书签

《大吴会典?军制》载:"

天子亲征,先祭太庙,陈六军甲胄于丹墀,择吉日启行。

车驾出正阳门时,左羽林建青雀旗,右羽林建黄龙旗,前龙骧建玄豹旗,后龙骧建白虎旗,中御林建应龙旗,旗手皆以勋贵子弟充任,旗面阔一丈二尺,用九彩金线绣制,错纹者夺爵。

"

此铁律传承百余年,见证无数王朝兴衰,却在永熙四年孟夏,被一抹血色悄然染污。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永熙四年四月十五,卯时初刻。

晨雾如薄纱笼罩正阳门瓮城,三十六名旗手按六军方位肃立,青铜门环在三击鼓响后缓缓震颤。

永熙帝的六龙车驾碾过御道,砖上"

太祖定边"

的浮雕在晨光中投射出冷硬的影子,仿佛先祖的目光穿透时空,审视着这看似庄严的出征仪式。

谢渊身着五品獬豸补服,腰间新赐的绣春刀鞘轻磕石阶,出清脆声响。

他抬头望向御林军阵,目光突然如鹰隼般锁定在第三幅青龙旗上——本该金光灿灿的龙睛处,此刻泛着暗红,恰似浸透未干的血渍,在朝阳下透着诡异的光泽。

讨魏王萧烈檄文

盖闻天道昭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伦浩浩,循之者安,背之者诛。

今魏王萧烈,悖德逆天,罄竹难书,天人共愤,不得不讨!

萧烈身为宗室,荷国厚恩,裂土封王,位极人臣。

然其狼子野心,包藏祸心,暗中勾结外邦,输送军机密要,引虎狼之师叩关,置万千黎庶于水火,此乃通敌叛国之罪,当诛其一;私铸兵器,广纳亡命之徒,于封地之内构筑坞堡,日夜操练甲兵,妄图颠覆宗庙社稷,篡夺天家之位,此乃谋逆犯上之罪,当诛其二。

其治下封地,横征暴敛,税赋十增其七,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易子而食者比比皆是;更纵容麾下强占民田,夺人妻女,老弱病残倒毙荒野,哭声震天。

为中饱私囊,竟与奸商合谋,以次充好,贩卖官粮,致使瘟疫横行,十室九空,此乃鱼肉百姓、祸乱民生之罪,当诛其三。

宫廷之内,萧烈秽乱宫闱,觊觎中宫之位,与内监、宠妃暗通款曲,构陷忠良。

凡进谏者,或腰斩于市,或族灭满门;凡谄媚者,皆飞黄腾达,位极人臣。

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忠贤之士尽皆寒心,此乃败坏纲常、戕害忠良之罪,当诛其四。

更有甚者,萧烈为填私欲,视匠人如蝼蚁!

强征百工,驱入暗无天日之工坊,稍有懈怠,便以皮鞭相向;为铸私兵,逼迫匠人以血肉之躯制钱范,断指残臂者不计其数,尸骸堆积如山。

又仗势欺凌,巧取豪夺,良田万顷尽归其手,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哀嚎遍野。

此等残害匠人、私占民田之暴行,天人共怒,当诛其五!

今我等奉天子诏命,高举义旗,讨此逆贼!

凡我大吴子民,皆当念及祖宗基业,顾全天下苍生,同仇敌忾,共襄义举。

有能斩萧烈级者,封万户侯,赏千金;有能献其巢穴者,赐良田千顷,荫及子孙。

檄文所到之处,望各州县官吏、乡勇豪杰,起兵,共讨奸佞!

若助纣为虐,必当与萧烈同罪,诛灭九族!

檄!

随着檄文声浪渐远,谢渊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青龙旗上。

龙爪翻卷处本该缀满金鳞,此刻却有十三片空缺,绣线在晨露中透出粗粝的棉麻质感,与周围金线形成刺眼对比。

"

停驾!

"

谢渊的獬豸牌在雾中划出银弧,惊起城楼上的栖鸟。

他缓步走向旗手,目光如炬——对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