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风骨(2 / 6)

加入书签

,等大唐的旗帜重新插遍河西!”

    “陛下,长安,比太阳更近啊!”

    然而,安西军的坚守,终究没能挽回大唐衰败的颓势。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乾符元年,距离建中元年已过去近百年。

    这百年间,大唐就像一艘在风暴中飘摇的巨船,宦官专权愈演愈烈,从肃宗时期的李辅国,到后来的仇士良、田令孜,宦官们甚至能废立皇帝,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藩镇割据更是到了极致,朱温、李克用等节度使拥兵数十万,相互攻伐,把中原大地搅得鸡犬不宁;加上连年灾荒,黄河决堤,蝗虫成灾,百姓颗粒无收,只能卖儿鬻女,流民遍布天下,民生凋敝到了极点。

    长安城内,虽仍是都城,却早已没了往日的繁华。

    朱雀大街上的商铺十有八九关了门,偶尔有行人路过,也是面黄肌瘦,步履匆匆。平康坊的酒肆里,往日里吟诗作对的文人墨客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几个落魄的书生,围着一壶劣质的米酒,唉声叹气。

    其中一个年轻人,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衫,面容清瘦,眉宇间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傲气。他便是黄巢,几次参加科举,却都名落孙山。

    这一次,他再次落榜,站在长安的城门前,看着巍峨却尽显破败的城墙,心中满是愤懑不甘。

    夜色渐深,黄巢独自来到曲江池边。

    池面早已没了开元年间“曲江流饮”的盛景,水面漂浮着枯枝败叶,岸边的柳树枯黄稀疏。他借着月光,从怀中掏出一支笔,在一块断墙上奋笔疾书。

    墨汁有限,写下四句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写完后,他盯着墙上的诗句看了许久,随后毅然转身,离开了长安。他知道,科举之路走不通,那便换一条路,一条能改变这个乱世的路。

    乾符二年,王仙芝在濮州起义,率领流民攻占了曹州、濮州等地,声势浩大。

    黄巢听到消息后,立刻召集了家乡的数千流民,响应王仙芝。

    他虽出身书生,却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作战勇猛,又懂得安抚百姓,很快就成为了起义军中的重要将领。

    他率领士兵转战河南、山东等地,每攻占一座城池,便打开粮仓,救济流民,百姓们纷纷加入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到数万人。

    然而,起义军内部却并非铁板一块。

    王仙芝在朝廷的招安诱惑下,一度动摇,想要接受“左神策军押牙”的官职,放弃起义。

    黄巢得知后,怒不可遏,找到王仙芝当面质问:“我们起兵反唐,是为了救天下百姓于水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