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9章 先下手为强(1 / 4)

加入书签

    秋田隼介带人一路追杀石渡麻衣。

    石渡麻衣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逃到东山道府的时候,可是带着四千多精兵。

    他一路疾驰,逃回了大营。

    秋田隼介带了几百人追到大营前,石渡麻衣带人主动出击,双方一场恶战,结果秋田隼介惨败,几百亲兵死伤殆尽,要不是他跑得快,怕是早就被活捉了。

    石渡麻衣也没带人追杀秋田隼介,因为他知道秋田隼介大意了,只带了几百人,这会儿应该是调兵遣将去了。

    这城中,秋田隼介可是有将近两万精兵。

    趁着......

    冬去春来,京畿内外气象一新。然而新政如舟行激流,纵有千帆鼓风,亦难避暗礁险滩。开年之初,户部呈上一份账册,赫然显示国库虽因抄没贪官家产而充盈一时,但各地巡政使、民声驿站、新学堂与水利工程开支浩繁,若无持续财源,三年之内恐将入不敷出。

    赵晟独坐御书房三日未出,案前堆满各地奏报:岭南请求增拨造船经费以扩商船队;西北急报突厥残部蠢动,需加固边墙;江南数县春汛将至,堤坝年久失修;更有数十州县联名请减“新政税”,称百姓负担过重,已有逃户隐匿山林之象。

    第四日清晨,雪霁初晴,赵晟召岑九、沈知意、李承武三人入宫议事。三人甫进殿门,便见皇帝正立于沙盘之前,手中执一根细竹竿,轻轻划过一条横贯南北的河道模型。

    “你们可知,这大胤朝最缺的不是银子,是水?”赵晟头也不回地问。

    沈知意微微一怔:“陛下所言……可是重启‘通济渠’?”

    赵晟点头:“自前朝废弃以来,这条贯通江淮与河北的古运河荒废百年。若能疏浚复航,粮可北运,盐可南输,商旅往来不绝,则税源自生。且沿途可设水力磨坊、织机工坊、陶窑码头,百姓就近务工,何愁无赋?”

    李承武皱眉:“工程浩大,需征夫百万,耗银千万两以上。如今民心初附,若强役百姓,恐生怨怼。”

    “所以不能靠朝廷出钱。”赵晟转身,目光如炬,“我要让天下人自己来修。”

    众人愕然。

    赵晟缓缓道:“朕拟颁《共筑令》:凡愿出资参与通济渠修建者,无论士农工商,皆可认购‘工股’。每投一两银,记一股,日后运河通航,按股分红十年。十年后归还本金,并授‘国脉功臣’匾额,子孙科举加分。”

    岑九沉吟片刻,忽而一笑:“妙极!富商为利而来,百姓为工而聚,朝廷不出一文,却得万众协力。更妙的是,谁若想毁此渠,便是与所有持股之人作对。”

    “正是此理。”赵晟落座,“而且,朕要让每一个持股之家,在家门口立一块石碑,刻上‘我家出资修国渠’七字。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