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8章 攻入大河畿(1 / 4)

加入书签

    其实根本就没有大玄兵马打过来,也没有斥候。

    那些斥候,是袁龙派来的,是大玄士兵假扮。

    所以,他们根本不下马,在把扰乱军心的消息带到以后,再以打探消息的借口迅速离开。

    昭和士兵一听大玄兵马打过来了,哪还顾得上分辨真假?

    宁宸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仁河亲王逼去皇城,顺便把穆安邦带进去。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仁河亲王他们没时间带走物资。

    事实证明,宁宸的所有策略都发挥了奇效。

    徐知远站在湖心台边缘,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吹动他残破的衣袖。那支化作青鸟的铜铃花笔早已不见踪影,可他仍能感觉到它的飞行??不是用耳,而是用心。仿佛天地之间多了一种新的脉动,如呼吸般均匀,又似细语般绵延不绝。这脉动来自千万人共同发出的提问与回应,像地下暗河终于破土成溪,奔流不止。

    他低头看着手中焦黑的竹片,“传炬”二字已不再灼目,却愈发沉重。他知道,火种已然点燃,但火焰能否燎原,不在天意,而在人心是否持续燃烧。而此刻,湖底水晶宫中正有无数身影穿梭于镜墙之间,有人跪地痛哭,有人仰首大笑,更多的人沉默伫立,仿佛第一次真正看见了自己。

    女御医悄然走到他身旁,胸前碎陶吊坠微微发烫。“昨夜我又梦见那片乱葬岗。”她轻声道,“但这一次,纸灰没有沉入泥土,而是被一阵风吹起,变成一群白蝶,飞向山外。有个孩子追着它们跑,边跑边喊:‘我记住你们的名字了!’可我听不清那些名字……也许,从来就没有名字。”

    徐知远点头:“或许名字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开始记得那种沉默的重量。”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钟声。不是铜铃花虚影所化的幻音,而是实实在在的青铜古钟,自北境共学会方向传来,一声接一声,穿透千山万水。铁翎遣信使快马加鞭送来密函:缄默祭坛之下,又有新层开启。这一次,并非遗骸,而是一整座地下书库,藏有七千卷以人皮为纸、血墨书写的《禁问录》。每一卷都记录着一个被抹杀的思想者临终前的最后一问,问题本身被施以封印咒文,唯有在“共感共鸣”状态下才能诵读。

    “他们怕的不是反抗,”女御医读完密函,声音微颤,“而是怕这些问题被人记住、被人重复、被人继续追问。”

    徐知远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雪地中的少女、锁链下的工匠、枯井旁背诵训诫的孩子……他们的面容模糊,却真实得令人心痛。他忽然明白,《禁问录》之所以用人皮书写,正是因为统治者深知:真正的思想无法被焚毁,除非连承载它的肉体也一并否定。

    “该去北境了。”他说。

    三日后,三人同行启程。沿途所见,皆是前所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