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6章 现在都这样鼓舞士气吗?(2 / 4)

加入书签

命人调出近三年“代问运动”所收集的十万条问题,逐一比对湖心台新显影像。结果令人骇然:每一道沉默的画面,都能在档案中找到对应的提问者或其后代。更惊人的是,某些问题虽相隔千里、年代迥异,答案却彼此呼应,宛如一张巨大织网正在自我编织。

    “这不是巧合。”岭南来的陶罐老妪拄杖而立,“这是‘记忆共流’。我们以为每个人的记忆属于自己,其实它们一直在地下流淌,像河,像根,像风穿过山谷时不曾停歇的回音。”

    就在此时,敦煌地窖那面曾漂浮升空的石墙再度震动。这一次,它并未飞走,而是缓缓倾斜,露出背后隐藏已久的夹层。内藏一卷以人发与树皮交织而成的书简,表面布满蠕动般的符号,似虫爬行,又似呼吸起伏。考古学家不敢触碰,只得用玉毫粉末洒于其上,符文这才安定下来,显现出一段古老记载:

    >“昔有七问,非由口出,乃自心生。

    >一问曰:我为何痛?

    >二问曰:谁该负责?

    >三问曰:能否改变?

    >四问曰:代价几何?

    >五问曰:若我不问,谁来替我?

    >六问曰:若人人皆问,世界可承其重?

    >至第七问??

    >当所有问题汇聚成海,是否终将冲垮堤岸,迎来新生?”

    众人读罢,久久无言。徐知远忽觉胸口闷痛,低头一看,袖中藏着的祖父遗物??一枚刻有“怀安”二字的竹简,竟渗出血珠。他猛然想起幼时听过的秘闻:徐怀安晚年曾试图焚毁一部手稿,却被天雷击中书房,火熄后唯此竹简完好,背面浮现四字:“慎启共感”。

    “原来如此……”他喃喃道,“先辈早已预见,一旦人类真正共享痛苦与疑问,旧秩序必将崩解。而这,正是第二扇门的本质??不是知识的解放,是情感的联结。”

    朝廷连夜决议,开放“遗问阁”最深层禁室。therein藏有九具棺椁,据传是九位因提出禁忌问题而遭秘密处决的智者遗骸。当棺盖开启,众人惊见尸身未腐,面容安详,胸口各压一本册子,封面空白,唯有指尖划过才会浮现文字。翻阅之下,竟是他们生前最后未能发表的思想:

    一位农妇写道:“孩子饿死那天,县令说‘莫问粮去向’。可我想问:如果连母亲都不能为死去的孩子讨一句公道,那这天下还有没有娘?”

    一名戍边士兵留下血书:“我守的是国门,可我的家乡却被征税修宫殿。请问,我在替谁卖命?”

    最年轻的是一位十二岁少年,字迹稚嫩却锋利:“老师教我们背‘君仁臣忠’,可当我问‘暴君也该忠吗’,他打了我。那么,请问??真理要被打多少次才肯闭嘴?”

    这些文字一经现世,立刻引发全国震动。民间自发组织“诵魂会”,每夜聚集街头朗读这些遗言。有人痛哭,有人怒吼,更多人沉默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