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红海素11期(1 / 3)

加入书签

红海素2期筹备录:招募、协作与风险应对

省人民医院临床实验楼的公告栏前,围了不少人。

公告栏上贴着2期临床招募启事,6o个肝损伤名额、6o个糖尿病肾病名额,下面留着咨询电话。

可两天过去,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叶之澜看着登记表上的“3人”

,指尖轻轻敲着桌面:“还是担心副作用和频繁检测,得想个办法让大家放心。”

萧凡拿出手机,翻到陈默来的微信——陈默妈妈上周复查,肝酶指标已经稳定在正常范围一个月了。

“或许可以让陈默帮忙,”

萧凡说,“他和他妈妈都是‘活例子’,病友们更容易相信。”

叶之澜立刻拨通陈默的电话,没想到陈默一口答应:“我早就想帮你们了!

我这就去肝病病友群里说,再组织个线下见面会,让张叔、刘阿姨也来。”

见面会定在周末的医院会议室。

陈默提前把妈妈的复查报告复印了几十份,还做了简单的ppt,上面放着用药前后的指标对比图。

张叔拎着一兜自己种的苹果赶来,一进门就跟大家打招呼:“我以前走几步就喘,现在每天能绕公园走两圈,这药是真管用!”

刘阿姨则把熬好的养胃粥分给大家:“我之前空腹吃药有点恶心,调整时间后啥事儿没有,你们要是有不舒服,及时跟医生说就行。”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原本犹豫的人开始主动提问。

有个叫赵姐的肝损伤患者,担心吃药影响工作:“我每天要接送孩子,要是总抽血,时间赶不上咋办?”

叶之澜立刻回答:“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周末也能检测,还能安排医护人员上门随访,绝不耽误你照顾孩子。”

赵姐听完,当场填了报名表。

这场见面会下来,一下子报了人。

接下来的两周,陈默和李阿姨(糖尿病肾病小试受试者)分头行动——陈默跑遍了市区的三家肝病专科医院,李阿姨则在肾病病友群里分享自己的acr变化曲线。

萧凡和叶之澜还联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小区里设了咨询点,方便居民了解情况。

眼看招募期限快到,最后还缺8个肾病名额,这时王爷爷来了。

王爷爷是独居老人,子女都在外地,患糖尿病肾病6年了。

他拄着拐杖,慢慢走进报名点:“我在社区看到你们的宣传,想试试。

就是我腿脚不方便,抽血可能得麻烦你们多跑几趟。”

萧凡赶紧扶他坐下:“您放心,以后每次检测,我开车接您来,检测完再送您回家。”

王爷爷眼里泛起泪光:“那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还以为没人管我这老头子呢。”

最终,2期临床招募提前12天完成,12o名受试者全部到位。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2期联合了省人民医院、市第一医院、邻市中医院3家机构,在第一次协调会上,检测标准就吵了起来。

市一院的张医生坚持用“酶法”

测d活性:“我们一直用这个方法,数据准,而且操作简单。”

中医院的老教授却不同意:“免疫法更灵敏,能检测到微量变化,中医讲究‘辨证施治’,精准的数据才能更好地观察疗效。”

双方各执一词,会议陷入僵局。

萧凡知道,检测标准不统一,后续数据没法比对,2期临床根本没法推进。

他提议:“我们先做平行实验,用两种方法测同一批样本,看看偏差有多大,再制定校正公式。”

老教授皱着眉:“校正公式哪有那么好做?万一影响数据真实性怎么办?”

“您放心,我们会反复验证,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