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非洲草原(1 / 3)

加入书签

共生晶语:非洲草原的猴面包之守

“探索号”

越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南部海域时,甲板上的温度计指针不断攀升。

萧凡站在船舷边,手里攥着穆萨寄来的猴面包树树皮样本——深褐色的树皮布满龟裂的纹路,用指甲轻轻一刮,就有细碎的木渣脱落,凑近能闻到一股干燥的朽味。

林夏拿着气象报告走来,纸上红色的干旱预警格外刺眼:“非洲稀树草原的旱季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穆萨说草原上的河流已经断流,不少猴面包树的根系开始裸露。”

萧凡接过报告,目光停在标注“金合欢洼地”

的区域:“这是最后一片有成年猴面包树的区域?”

“对,”

林夏调出卫星影像,“洼地中央有三棵百年树龄的猴面包树,当地人叫它们‘三圣树’,现在其中两棵的树冠已经半枯,只有最西边那棵还勉强维持着绿意。”

三天后,“探索号”

在非洲东海岸的小港口停靠。

刚下船,灼热的阳光就裹着沙尘扑面而来,远处的稀树草原像被烤成了金黄色,只有零星的金合欢树歪歪斜斜地立着。

穆萨骑着骆驼赶来,身上的长袍沾满尘土,手里提着一个干瘪的水囊:“再晚来十天,‘三圣树’就撑不住了!”

他掀开盖在骆驼背上的布,露出一截枯萎的猴面包树枝,“这是从北边枯死的树上折的,树干里的储水腔全空了,连一点潮气都没有。”

萧凡接过树枝,轻轻敲了敲——声音清脆得像空心的竹筒。

他用刀切开树枝,里面的木质部已经完全干枯,呈现出浅褐色的粉末状。

“储水腔枯竭是致命伤,”

他皱起眉头,对老周说,“把我们带来的保水凝胶和有机营养液按4:1的比例稀释,等下先给‘三圣树’做根部灌溉。”

跟着穆萨往金合欢洼地走时,沿途的景象让人心头沉。

草原上的野草早已枯黄,风一吹就卷成一团团草屑,几只瘦得皮包骨的长颈鹿在啃食金合欢树顶端的嫩叶,看到队伍经过,只是抬起头扫了一眼,又低下头继续啃食。

“以前这片草原到处都是水洼,雨季的时候能看到成群的斑马和角马,”

穆萨指着远处的干涸河床,“现在河床裂开的口子能塞进拳头,连最耐渴的沙鼠都很少见了。”

抵达洼地时,夕阳正斜斜地挂在天边。

萧凡抬头望去,只见三棵猴面包树孤零零地立在洼地中央,最东边的那棵已经完全枯死,树皮剥落,露出里面灰白的木质层;中间那棵的树冠一半枯黄,只有几根枝条还挂着稀疏的绿叶;只有最西边那棵的树冠还残留着大片深绿色,却也能看到不少叶片卷曲黄。

他快步走到最西边的猴面包树下,蹲下身——树根已经裸露在外,粗壮的主根上布满裂纹,有的地方甚至开始腐烂。

“得先挖环形储水坑,”

萧凡站起身,用脚在树根周围划出一个圆圈,“坑要挖八十厘米深、一米宽,沿着主根的外围走,不能碰到根系,然后在坑底铺保水膜,防止水分渗透太快。”

老周和陈禾立刻拿起铲子开始挖掘。

草原上的土壤又干又硬,一铲子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浅坑,震得手麻。

“加点水湿润土壤!”

林夏喊道,队员们立刻打开水罐,往地面上浇水。

湿润后的土壤终于变得松软,挖掘度也快了起来。

穆萨则带着部落的村民,把保水膜剪成合适的尺寸,小心翼翼地铺在坑底:“这些膜要铺得严丝合缝,不然存不住水。”

当天傍晚,第一个环形储水坑就挖好了。

萧凡把稀释后的保水凝胶倒进坑里,凝胶遇水后慢慢膨胀,变成透明的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