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盐潮笺稻声(2 / 2)

加入书签

等咱们跟着稻声来现。”

他突然指着远处的盐田中央:“你看那片稻苗,颜色不一样!”

只见盐田中央有片盐稻苗,叶色比别处深些,稻穗却矮了半截。

稻壳漂到那里,突然聚成个小圈,不再动了。

萧凡挖起一株看根须,现根上沾着些黑泥——是盐田底的老泥,肥力不够了。

老张跑去盐仓取来之前藏的盐田泥肥,撒在那片田里,稻苗竟慢慢挺直了腰,叶色也亮了些。

当天傍晚,他们跟着稻壳在盐田转了一圈,把七根稻穗对应的问题都解决了:给瘪穗的稻苗补了肥,给早熟的稻苗挡了些阳光,给晚熟的稻苗多浇了些水。

最后走到七星灶旁时,稻壳突然都沉进水里,在池底聚成个“丰”

字。

小女孩把玻璃罐放在池边,罐里的鱼苗突然跳起来,尾鳍拍了拍水面,第七道浅黄环纹亮得刺眼。

就在这时,盐田上的盐稻苗突然齐齐摇晃,稻穗碰撞着出“哗啦啦”

的响,像在唱歌。

徐老人抬头看天,晚霞正染红红树林,他笑着说:“这是盐田在谢咱们呢,今年收成肯定好。”

夜里,他们把七根良种穗挂在盐语坛旁,徐老人在抄本上写下:“稻壳引,穗声传,盐工选种法,终得续。”

刚写完,盐语坛的铜圆盘突然转了半圈,七包盐同时冒出青烟,青烟里浮着行淡金色的字:“稻记丰歉,人知勤懒。”

萧凡坐在盐田边,看着月光洒在盐稻苗上,稻穗上的露珠闪着光,像撒了满地星星。

他突然明白,盐工们藏的从来不是死规矩,是让盐田“活”

起来的法子——用稻壳传信,用水车调水,用稻穗选种,都是和盐田相处的智慧,不是记在纸上,是藏在风声、水声、稻声里。

小女孩突然指着盐田喊:“有光!”

只见每株盐稻苗的穗尖上,都凝着颗小盐晶,晶光连成片,在地上映出张网,网中央浮着个小小的“续”

字。

盐母晶石里的光点也跟着闪,和晶光交叠在一起,像谁在地上铺了层碎银。

“明天该给盐稻除草了。”

老张拿起镰刀,眼里闪着光。

萧凡点头,看着罐里的鱼苗在月光下游动,七道环纹像彩虹落在尾鳍上。

他知道,盐潮笺的故事,从来不是“找到”

就结束,是跟着盐田的节奏走,春天听潮,夏天看渠,秋天懂稻,冬天藏盐,一代又一代,把日子过成和盐田相认的模样。

或许有一天,后来人会在灌溉渠边看见聚成串的稻壳,会跟着“叮”

声找到卡壳的潮力车,会在盐语坛旁看见挂着的七根稻穗——他们会笑着拿起镰刀,学着选种、调水、护苗,然后明白:所谓传承,不过是听懂盐田的话,再陪着它一季季长下去。

夜风掠过盐田,稻穗的“哗啦啦”

声里,藏着句温柔的话:明年,还在这里等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