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盐潮笺鱼谱(1 / 2)

加入书签

盐潮笺·鱼谱

盐田的稻穗开始泛出金黄时,萧凡在潮汐沟的入海口现了件新鲜事。

往常总聚在一处的比目鱼,竟分成了七小群,每群鱼的尾鳍环纹颜色都不同——有的泛着淡紫,有的透着银白,最中间一群领头的,正是那条长出七道环纹的大鱼,它尾鳍上的浅黄环纹旁,第八道淡红环纹正隐隐显形。

“鱼怎么分群了?”

老张扛着渔网赶来,刚想撒网,鱼群突然齐齐摆尾,用尾鳍拍打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岸边,竟在泥上凝成七个小字:“一鱼记一灶,一纹记一岁”

字迹是盐晶凝成的,风一吹就散,却看得人心里一震。

徐老人捏着潮信歌抄本赶来时,抄本夹着的一页突然滑落,是张泛黄的麻纸,不知何时夹进去的。

纸上用炭笔绘着幅鱼图,图上的比目鱼尾鳍画着七道环纹,旁注着行小楷:“民国二十三年,盐工以鱼记灶,每灶对应一群鱼,环纹显则灶事兴。”

麻纸右下角,还画着个小小的鱼形印章,印泥是红树林的红泥。

小女孩抱着装着小鱼苗的玻璃罐蹲在沟边,罐里的鱼苗突然朝着鱼群的方向游,尾鳍轻碰罐壁,像是在回应。

她指着最大的那群鱼喊:“它们往盐仓游了!”

只见领头的大鱼摆了摆尾,鱼群竟排成队,顺着潮汐沟往盐仓的方向游,尾鳍上的环纹在水里拖出七道彩光,像七条流动的丝带。

他们跟着鱼群往盐仓走,走到七星灶旁时,鱼群突然停住,每群鱼对应一座灶,用尾鳍轻轻拍打灶壁。

最中间的大鱼对着第七座灶拍了三下,灶膛里突然“咔”

地响了声,从灰烬里滚出个陶制的小鱼缸,缸口用麻布封着,布上绣着个“谱”

字,和麻纸上的印章一模一样。

打开鱼缸,里面没有水,只有本巴掌大的线装小册子,封皮是用盐稻杆编的,上面写着“盐田鱼谱”

四个字。

翻开第一页,是幅手绘的比目鱼图,图旁写着:“盐田有鱼,名比目,伴盐工生,环纹一岁一显,记潮涨潮落,灶起灶熄。”

“这是盐工记的鱼谱!”

徐老人翻到第二页,眼睛亮了,“你看这里,记着民国二十三年封灶前,鱼群突然反常,往红树林深处游,盐工才知大潮要至,提前做了准备。”

他指着图上的环纹,“每道环纹的颜色都有说法,紫纹记潮,银纹记星,黄纹记稻……”

他们按着鱼谱的记载往盐田深处走,每座灶旁都有群鱼守着。

萧凡蹲在第一座灶旁,看着对应鱼群的尾鳍——泛着淡紫的环纹正轻轻亮,鱼谱上写着“紫纹亮,需查潮情”

他跑去潮音盒旁看,铜铃果然微微颤动,盒里的记录显示明日有小潮,需提前加固渠坝。

“这鱼比潮音盒还灵!”

老张啧啧称奇。

徐老人却翻到鱼谱的最后一页,眉头轻皱:“这里写着‘鱼谱缺七页,需以鱼鳞补之’,怕是还有内容藏在鱼鳞里。”

页末画着七个鱼鳞的轮廓,每个轮廓旁都标着个颜色,正是鱼群环纹的颜色。

当天午后,他们按着鱼谱的提示,试着往鱼群旁撒了些盐稻粉。

领头的大鱼突然跃出水面,落下时尾鳍扫过萧凡的手心,留下片鳞——鳞上的环纹是淡紫色的,和第一群鱼的环纹一样。

萧凡把鱼鳞按在鱼谱缺页的位置,鳞上的盐霜突然化了,在纸上显出几行字:“紫纹鱼记潮,每年小满后,鱼群往入海口游,需随鱼查潮位,低于三尺则补渠。”

接下来的三日,他们跟着鱼群收集鱼鳞。

银纹鱼的鳞补在“星轨”

页,写着“银纹鱼记星,每月十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