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训勉仪式(3 / 4)
意众人起身,目光缓缓扫过广场上的人群。
语气温和却不失庄重:“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
今日召集大家在此,既是为了表彰你们勇于担当、为国分忧的精神,更是为了与大家明确前往中亚行省的使命与责任。”
他走到儒家组代表面前,拿起周文彬手中的《论语》,轻声说道:“儒家文化讲究‘仁政’‘礼治’,历经千年传承,早已成为我大明的立国之本。
中亚行省的百姓多受草原文化影响,习俗与中原迥异。
你们前往那里兴办儒家学堂,不仅要教授圣贤典籍,更要将‘仁爱’‘孝悌’的理念融入当地生活。
比如,教导百姓开垦荒地、种植庄稼,让他们摆脱游牧生活的漂泊之苦;
制定乡规民约,规范邻里相处之道,化解部落之间的矛盾。
唯有让当地百姓感受到儒家文化带来的实惠与温暖,他们才会真心认同我大明的统治。”
周文彬等人认真聆听,不时点头称是。
朱雄英的一番话,让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
同时,也意识到文化传播并非简单的教书授课,而是要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改变当地的面貌。
随后,朱雄英来到格物工匠们面前,看着李铁山手中的水车模型。
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格物之学讲究‘知行合一’,你们手中的工具与图纸,便是改变中亚面貌的利器。
那里气候干旱,水源稀少,你们要尽快修建水利设施,解决百姓的灌溉问题;
同时,要在当地开设工坊,教授百姓铸造农具、修建房屋的技艺,让他们掌握谋生的本领。
此外,铁路的修建也要提上日程,只有打通中亚与中原的交通要道,才能确保物资补给畅通,让中原的先进技术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西域。”
李铁山激动地说道:“殿下放心,末匠定不辱使命,定会将中原的格物技艺传遍中亚,让那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兵法组代表面前,朱雄英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中亚地区部落众多,局势复杂,你们身上的责任尤为重大。
一方面,要加强当地驻军的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防范外敌入侵与部落叛乱;
另一方面,要与地方官员密切配合,推行‘以兵护民、以民养兵’的策略。
比如,组织驻军帮助百姓开垦荒地,在农忙时节参与农耕;
同时,从当地百姓中选拔青壮年编入乡勇,教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