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帝位更易,宫廷内变(5 / 5)
隆有意笼络,别给崇封,且遣昙首密报乃兄。王弘当然赞同,毫无异议。
徐羡之、傅亮,虽然在朝辅政,尚未得知消息,不过北伐计议,未以为然,特会同百僚,上书谏阻。宋主刘义隆,搁置不报,徐羡之、傅亮也莫明其妙。嗣由宫廷中传出消息,谓当遣外监万幼宗,前往拜访谢晦,再定进止。傅亮因而暗中送谢晦书信,述及朝廷情事,且言万幼宗若到江陵,幸勿附和云云。谢晦照书答复,无非是谨依来命等语。
没多久,已经是元嘉三年,都中事尚未发作,那宋主刘义隆与王华密谋,已稍稍泄露。黄门侍郎谢0惸耸切换拗弟,急忙使人前往江陵报闻。谢晦尚未信,召入参军何承天,取示傅亮书信,且与语道:“万幼宗想必到来,傅公虑我好事,所以驰书预报。”
何承天说道:“外间传言,统言北征定议,朝廷即将出师,还要幼宗来做什么?”
谢晦又说道:“谣传不足信,傅公岂来欺我!”遂使承天预草答表,略谓征虏须俟来年。
忽然由江夏参军乐冏,奉内史程道惠差遣,递入密函。谢晦急忙展阅,乃是寻阳人寄书道惠,报称朝廷有绝大处分,不日举行。
谢晦开始感觉不安,于是呼唤何承天入室商议。再拿出程道惠的书信相示,因而即启问道:“幼宗不来,莫非朝廷果有变端么?”
何承天道:“幼宗本无来理,如程书言,事已确凿,何必再疑!”
谢晦又道:“若果与我不利,计将安出?”
何承天道:“蒙将军殊遇,尝思报德,今日事变已至,区区所怀,恐难尽言!”
谢晦不禁惊而失色,道:“卿岂欲我自裁么?”
何承天道:“这却尚不至此,惟江陵一镇,势不足敌六师,将军若出境求全,最为上计,否则用心腹将士,出屯义阳,将军自率大军进战夏口,万一不胜,即从义阳出投北境,尚不失为中策。”
谢晦踌躇良久,方才答说道:“荆州为用武地,兵粮易给,暂且决战,战败再走,料亦未迟。”
逐次写来,可见谢晦实是寡智。于是立幡戒严,先与谘议参军颜邵,商议起兵,颜邵劝谢晦勉尽臣节,被谢晦诘责数语,颜邵即退出,服毒药自杀,谢晦又召来司马庾登之对他说道:“我拟举兵东下,烦卿率三千人守城。”
庾登之道:“下官亲老在都,又素无部众,此事不敢奉命!”一个已死,一个又辞,即为后日离散之兆。
谢晦愈加怅闷,传问将佐,何人愿守此城。有一人闪出道:“末将不才,愿当此任!”
谢晦闻声,瞧将过去,乃是南蛮司马周超,便又问道:“三千人足敷用否?”
周超答道:“不但三千人已足守城,就使外寇到来,亦当与他一战,奋力图功!”粗莽。
庾登之听了超言,连忙接口道:“超必能办此,下官愿举官相让。”
谢晦即而授周超为行军司马,领南义阳太守,徙庾登之为长史,一面筹集粮食兵械,草写檄文准备兴兵。
才阅一两日,忽然有人入营来报道:“不好了,司徒徐羡之,左光禄大夫傅亮,已身死家灭了!”
谢晦不禁跃起道:“果有这等事么?”言未已,复有人入报道:“不好了!不好了!黄门侍郎二相公,新除秘书郎大公子,并惨死都中了!”
谢晦但说出阿哟二字,晕倒座上。有诗咏道:
欲保身家立嗣皇,如何功就反危亡?
江陵谋变方书檄,子弟先诛剧可伤。
毕竟谢晦性命如何,容至下回再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