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帝位更易,宫廷内变(4 / 5)

加入书签

:“英明若此,定能鉴我赤心。”恐未免带黑了。

傅亮徐徐答道:“恐怕未必!”

徐羡之亦不暇再问,谒见过刘义隆,导驾入城。刘义隆顺道谒初宁陵,即宋武帝陵,然后乘辇进入宫阙。百官奉上御玺,刘义隆谦让再四,方才接受,遂御太极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下令称景平二年为元嘉元年,追尊生母胡婕妤为太后,奉谥曰章。恢复庐陵王刘义真的封爵,迎还其灵柩,并刘义真之母孙修华,其妻谢妃,尽归京都。

彭城王南徐州刺史刘义康,官爵如故。进号骠骑将军,南豫州刺史刘义恭,进号抚军将军,加封江夏王。册第六皇弟刘义宣为竟陵王,第七皇弟刘义季为衡阳王。进授司空徐羡之为司徒,卫将军王弘为司空,中书监傅亮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为征北将军。弘与道济并皆归镇,惟领军将军谢晦,前由尚书录命,除授荆州刺史,权行都督荆、襄等七州诸军事,此时实行除拜,加号抚军将军。

司空徐羡之本兼录尚书事,他恐怕刘义隆入都,荆州重地,授与他人,所以先用录命,使谢晦接任,好教他居外为援。所有精兵旧将,悉数自己隶属。谢晦尚未登上路程,而新皇已至,因而即随同朝贺,至此奉诏真除,当然喜慰。

谢晦临行时密问蔡廓道:“君视我能免祸否?”

蔡廓答道:“公受先帝顾命,委任社稷,废昏立明,义无不可;但杀人二兄,仍北面为臣,内震人主,外据上流,援古推今,恐未能自免,还请小心为是!”依情度理之言。

谢晦听了此言,只恐不得启行,即遭危祸,及陛辞而去,回望石头城,道:“我今日幸得脱身了!”慢着!

宋主刘义隆因谢晦出镇荆州,即而召还王华,令与王昙首并官侍中,昙首兼右卫将军,华兼骁骑将军,更授朱容子为右军将军。未几又召还到彦之,令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彦之自襄阳还都,道出江陵,正值谢晦莅任,便亲往投谒,表示诚款,且留马及刀剑,作为馈遗。

谢晦亦殷勤饯别,厚自结交接纳。待彦之东行,总道是内援有人,从此就可高枕无忧了。这个时候,宋主刘义隆年才十八岁,却是器宇深沉,与乃兄静躁不同。他心中暗中忌惮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面上却不露声色,遇到有军国重事,仍然一体咨询。而且立后袁氏,所备礼仪,均委托徐羡之、傅亮斟酌商定,而徐羡之、傅亮均为笼络,盛称主上宽仁,毫不怀疑猜忌。

未几已是元嘉二年,徐羡之、傅亮上表归政,宋主刘义隆优诏不许。及表文三上,乃准如所请,自是始亲览万机,方得将平时积虑,逐渐展布出来。江陵参军孔宁子,向属义隆幕下,扈驾入都,得拜步军校尉。他与侍中王华,为莫逆交,尝恨徐羡之、傅亮擅权,日加媒孽。宋主刘义隆因而遂欲除去二人,并及荆州刺史谢晦。

谢晦有两个女儿,一个许嫁了彭城王刘义康,另一个嫁给新野侯刘义宾,系刘道怜的第五子。

此时正遣妻室曹氏,及长子世休,送女入都,完成婚礼。宋主刘义隆授世休为秘书郎,把他留住都中,好一个软禁方法。一面托词讨伐北魏,预备水陆各师,并召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入都,令主军事。

王华入奏道:“陛下召道济入都,果真要伐魏么?”

宋主刘义隆闻言,屏去左右之人,便对王华说道:“卿难道尚未知朕意?”

王华答道:“臣亦知陛下注意江陵,但道济前与同谋,怎可召用?”

宋主刘义隆道:“道济系是胁从,本非首犯,况杀害营阳,更与他无涉,若先加抚用,推诚相待,定当为朕效力,保无他虑!”

王华乃趋退,宋主刘义隆又授王弘为车骑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王弘即是昙首长兄,从前加封司空,曾经再三辞让,仍然出镇江州,至是宋主刘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