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难倒东吴使,表兴北伐师(3 / 6)

加入书签

和曹植,同为卞太后所生,因曹丕素性猜忌,为魏王时,就将二弟遣往就国。曹丕之妻甄氏,容貌艳丽既为绝世,发尤美观,曾将万缕青丝,挽就云鬟,号灵蛇髻,光泽可鉴。

甄宓她本来是袁熙之妇,当再嫁曹丕时,曹植也为艳羡,只因曹丕捷足先得,无奈让兄,惟心中未免失望,颇有怨言,曹丕益加妒恨。

(?曹植与甄宓的关系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但现有资料显示两人之间不太可能存在恋情?。《洛神赋》虽被后世附会为曹植对甄宓的情感表达,但历史记载缺乏直接证据支持这一说法。甄宓是袁绍儿媳,后成为曹丕妻室。曹植初遇甄宓时年仅十二岁,年龄差距和伦理约束使得恋情可能性极低。部分观点认为《洛神赋》是文学创作,而非真实情感记录。当然不能排除曹植有感情以及生理早熟的可能性,不过可能性不高)

曹植既而出封临淄的时候,监国灌均暗中承曹丕之意,弹劾曹植使酒悖慢,遂由曹丕征曹植进入朝堂,意欲加诛,还亏卞太后从中保护,才得不死。

但尚限令七步成诗,即以兄弟为题,不准直说,曹植随口答咏道:“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此诗,心稍知感,恨终未除,特贬曹植为安乡侯。会因曹丕多内宠,除汉献帝二女外,尚有郭、李、阴三位贵人,最宠爱的乃是郭氏。

郭氏为安平人郭永之女,少即秀慧,永号为女王;长成后艳名愈噪,为曹丕所闻,遂纳为姬妾,格外爱怜。

郭氏不特善媚,并且善谋,曹丕得立为太子,也是受教阃中,所以宠郭尤甚。至曹丕既而篡汉,进郭氏为贵嫔,本想立她为后,只因甄氏尚存,一时未便发表。

郭氏却谋夺后位,多方谗间,曹丕竟为所迷,将甄氏留置邺城中,且说她心怀怨望,平白地将她赐死。何若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就死在邺城中,也成全为袁熙殉节的名声?

郭氏无出,独甄氏有一子曹叡,为曹丕所爱,丕立郭氏为后,就将儿子曹叡交与郭氏,令她抚养。

曹叡生性聪颖,明知母死由后,但不得不勉承后颜,谨问起居。

到了十五岁时,随曹丕出猎,见有大小二鹿,由曹丕一箭射去,大鹿即毙,曹丕令叡射小鹿;曹叡不从,说:“陛下已经杀掉了母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魏文帝曹丕于是放下弓箭,深感惊奇,于是罢猎回宫。

未几即封曹叡为平原王,但终不使为太子。就是曹彰曹植两个弟弟,虽照例增封,曹彰为任城王,曹植为鄣城王,毕竟不见亲信。所以曹丕亲出伐吴,独使司马懿居守许昌,这也是天心拨弄,特令他亲疏倒置呢。

刚开始,其父魏文帝认为曹叡先前既有不满,便想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为嗣,因此久不立太子,这期间曹叡府中来往的家臣官吏,师长友伴,一律只取品行正直的人充任,互相匡扶,勉励矫正。处理事务小心谨慎,避免遭到责罚。

曹叡在东宫时,与重臣卫臻私交甚好,经常一起讨论朝事和书籍,曹丕也曾旁敲侧击地询问卫臻关于曹叡的情况,卫瑧只是称赞他明理而有德行,闭口不言其他。

曹丕复特置龙舟,亲自乘坐,督率大小战船数千艘,由蔡颍二水入淮,越过寿春,直至广陵。

吴将徐盛,奉命防御,故意把战舰匿入港中;至曹丕行舟抵达江北,远远眺望,并不见一船,未免诧异,一时不敢轻进,就在江北停泊一宵。

翌日起视,忽然看见江南一带,连城绵亘,城楼上插满旗械,遍列士卒,曹丕不觉大惊,且望且叹道:“魏虽有武骑千群,至此都成无用;江南人物如此,未可进图呢。”

语尚未毕,蓦然有巨风刮起,白浪滔天,龙舟在水中狂簸,险些儿不能支持;曹丕急改乘小舟,仓皇北返,各战舰亦没命逃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