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梦佛赴西竺求佛典(2 / 6)
。药崧才出床下,谢恩乃去。但朝臣唯恐忤旨,莫不惴栗,独钟离意犯颜敢谏,屡次封还诏书,同僚有过被谴,辄为救解。明帝刘庄亦知他忠诚,终因直道难容,出为鲁相。钟离意本会稽郡山阴人,以督邮起家,至鲁相终身。
药崧,河内人,性亦廉直,官终南阳太守。
虎贲中郎将梁松,是光武皇帝刘秀之婿,舞阳公主之夫,颇为骄贵。少为郎官,尚光武女舞阳长公主,再迁虎贲中郎将。松博通经书,明习故事,与诸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禅礼仪,常与论议,宠幸莫比。光武帝驾崩,接受遗诏辅政。永平元年,迁太仆。有一次他去问候生病的马援,拜于床下,马援“不答”。
马援是梁统的朋友,身为长辈而不答礼小辈。梁松则恃皇亲而记恨在心。后来马援作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侄子不要效法越骑司马杜保,杜保是梁松、窦固的友人,其后被仇人告发结交梁松、窦固,“为行浮薄,乱群惑众”,触怒光武帝,光武帝乃召见梁松、窦固,并出示马援的家书,梁松、窦固叩头出血才免于获罪,但从此梁松更加仇视马援。后马援讨武陵蛮不利,梁松代为监军,趁机构陷,使光武帝收回原先赐给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光武帝死,梁松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迁太仆。梁松数为私书请托郡县,永平二年(59年),发觉免官,遂怀怨望。永平四年(61年)冬,梁松被告发悬飞书诽谤,下狱论死,国除。家属徙九真郡。
终为马伏波所料。
先是明帝刘庄为太子时,常与山阳王刘荆,令梁松持取缣帛,前往聘请郑众。
郑众即前大中大夫郑兴子,有通经名。性独持正,既与梁松晤谈,便慨然答道:“太子储君,无外交义,就是藩王,亦不宜私交宾客。旧防具在,还请为我婉辞!”
梁松复劝驾道:“长者有意,不宜故违。”众正色道:“犯禁触罪,何如守正致死?”遂将缣帛却还,不肯就聘。及梁松罹死罪,梁松友连坐多人。众虽与梁松相识,终因却聘一事,得免干连,明帝且召郑众为明经给事中,再迁郑众为越骑司马,仍兼给事如故。
这个时候,北匈奴又乞请和亲,汉明帝特遣众北行,持节报命。南匈奴须卜骨都侯,闻知汉朝廷与北庭修和,内怀嫌怨,意欲叛汉。因通使北匈奴,请他发兵相迎。众出塞后,探悉情形,遂缮好奏牍,嘱从吏驰递阙廷,大致谓宜速置大将,防遏二虏交通。
汉明帝刘庄乃命就塞外置度辽营,使中郎将吴棠行度辽将军事,出驻五原;再遣骑都尉秦彭,出屯美稷,监制南北两匈奴。惟郑众径诣北庭,见了北单于,长揖不拜,北单于面有愠色,左右喧呼道:“汉使何不下拜!”
众人勃然答道:“众为汉臣,只拜天子,不拜单于。”
北单于益怒,令左右曳众出帐,派兵围守,不与饮食。众语虏众道:“单于不欲与大汉和亲,倒也罢了;既欲和亲,应该优待汉使。须知和亲以后,谊关甥舅,不啻君臣,奈何与使人为难呢?如必迫众下拜,众宁可自杀,不愿屈膝。”
说着,拔出佩刀,意欲自刎。虏众不禁慌张,一面劝众息怒,一面转报单于。单于恐汉朝廷众使者或自尽,有碍和议,乃改颜相待,更遣使人随众还都。朝议又拟遣众往报,众不愿再行,因上书陈请道:
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西域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汉使既到,便偃蹇自骄;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之劝虏归汉者,亦不敢复言。如是则南庭动摇,乌桓亦有离心矣。南单于久居汉地,具知形势,万一离析,必为边害,今幸有度辽之众,扬威北陲,虽勿报答,不敢为患。惟陛下裁察!
汉明帝刘庄览书,不肯照准,仍令众即日北往。众复上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