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废后移宠 诛二征女(3 / 6)

加入书签

/p>

韩歆一向名气很大,死于无罪,大家都感到不满,京都之中的人都为他喊冤,光武帝刘秀听说这个消息以后,也因此感到很后悔了。为了弥补前过,光武帝刘秀下诏对韩家追赐金钱、粮食,又令有司以大司徒之礼安葬,并对其家属予以安慰抚恤。

遇主如光武,且以直言贾祸,遑问他人。后来欧阳歙、戴涉,相继为大司徒,俱坐罪论死,光武帝刘秀亦稍稍严厉性急了。最错误的是废后一事,为光武帝平生大累。

建武九年(公元33年)七月和十一月,金星两度犯轩辕大星,轩辕是后宫之官,大星为皇后,金星犯之代表其失势。此时,因为相信这些,郭圣通已失势被光武帝刘秀疏远。

同年,有强盗劫杀阴丽华母亲邓氏与弟弟阴欣,光武帝刘秀非常伤心,为了安慰阴丽华,光武帝刘秀下诏给大司空说:“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欣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光武帝刘秀的诏书强调自己不忘与阴丽华的患难之情。最重要的是,在立郭圣通为后七年之后,光武帝刘秀再次旧事重提,诏书很直白的说拥有“母仪之美”的阴丽华才是皇后的最佳人选,而郭皇后能成为皇后,完全是贵人阴丽华“固辞”的结果,也是在暗示,给阴家的一切待遇都是阴丽华理所应当、不容置疑的。当时尚书令申屠刚在任期间多次谏言让郭圣通所生的太子刘疆就东宫,却被光武帝刘秀拒绝,并最终把申屠刚贬黜出京。

而且,当时天下未平,很多功臣还没有封地(刘秀大封功臣外戚是在建武十三年),刘秀以阴丽华曾固辞后位的缘由,给阴家兄弟封爵,西汉只有皇后外戚才能封侯,而且也不可以太多。王政君为太后时,因其家封了五个关内侯备受诟病。

而此次光武帝刘秀将阴丽华的兄弟先于功臣封侯,对于那些在前方打仗拼命还未得到封赏的将军士兵眼中,不啻于极大的恩宠。

建武十三年(37年),光武帝刘秀在刘阳十岁之时摸着他的头说“吴季子”,此言更是引人遐想。

吴季子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本来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寿梦却希望他继承,于是他的哥哥纷纷辞让储位,希望他即位,他却推却了。

联系阴丽华和阴家兄弟让后、推让爵位的举动,不难看出,光武帝刘秀希望刘阳能够继承大统,却又担心他受母族谦让的家风影响,不肯接受父亲的一片苦心。而十岁稚龄便通晓春秋的刘阳,却毫无所惧,以一句“愚戆无比”评价吴季子的行为,也向父亲表明了自己当仁不让的态度。

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皇后郭圣通的弟弟郭况迁城门校尉,其后,皇后郭圣通因宠爱渐衰,数怀怨怼。郭氏无丧却有忧,政局中南阳河西拉锯。随着河西窦融的低调沉默而基本失去平衡,以及郭皇后的渐渐失势,皇太子刘强的河西辅臣集团渐渐势弱。

光武帝刘秀既立郭氏为皇后,嫡子强为皇太子,相安有年。郭后复生子四人,一名辅,一名康,一名延,一名焉。阴贵人亦生五子,长名阳,次名苍,次名荆,又次名衡,名京。尚有一子名英,是为许美人所出。许美人许久无宠,夜晚侍寝的时间比较稀少,所以只生了一个男孩。就这后宫中总算这位阴贵人,也就是阴丽华,最得宠爱,光武帝刘秀有时出征,曾经命阴贵人随行。

阴贵人初次生男,曾在元氏县中分娩,彼时从征彭宠,适当有娠,故在行辕中产儿,取名为阳,两颊甚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