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废后移宠 诛二征女(2 / 6)

加入书签

光武帝刘秀因此而令张堪为渔阳太守,兼辖军民。

张堪率领骠骑将军杜茂的部下士卒,在高柳击败匈奴,被任命为渔阳太守。在任期间,他率领军队追捕奸险狡猾的人,功劳赏罚非常分明,官吏百姓都愿意追随他,为他所用。

匈奴以高柳被挫败,再图报复,竟发万来骑兵攻入渔阳。才入境内,即有数千健卒,当头截住,仿佛与长城相似,丝毫不能动摇。

再加张堪领着后队,鸣鼓继进,锐厉无前,把胡骑冲得七零八落。匈奴将帅,连忙奔还,十成中已丧失了四五成,从此畏惧张堪如神,不敢靠近边塞,边界地区得以安宁太平。

张堪乃劝人民耕稼,紧接着他在狐奴县开辟稻田八千多顷,鼓励百姓进行耕种,从而使百姓逐渐殷实富有。百姓编成歌谣唱道:“桑树茂盛无旁枝,麦结双穗丰收时。张君治理郡中事,其乐融融不可支。”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户口蕃庶,物阜民康。

光武帝刘秀曾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其前后守令贤能与否。蜀郡的计吏樊显进言道:“渔阳太守张堪昔日在蜀郡时,心地仁慈,爱护部下,他的威名足可以讨伐奸贼。在以前击败公孙述的时候,珍宝堆积如山,他掌握的财富,足可以使子孙享受十代。而他解职还都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

光武帝刘秀听后,叹息好久,任命樊显为鱼复县长吏。正准备征召张堪,张堪不幸病逝。刘秀为他深深地哀悼、叹息,颁发诏书,褒扬他的功绩,并赏赐布帛一百匹。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南阳郡豪门大族。张堪很早就成为孤儿,他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张堪十六岁时,来到长安受业学习。张堪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光武帝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品行兼优,常常夸奖他。

刘秀登基称帝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刘秀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三次调迁后,升任谒者。刘秀派他转运积聚的布帛,并率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在半道上又追任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张堪听说后,赶紧拜见吴汉。张堪对吴汉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退兵。”吴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以引诱敌。公孙述果然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而被斩首。成都被攻占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将它逐件记录,上报朝廷,没有半点遗漏。他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高兴。张堪在蜀郡担任太守前后两年,刘秀再次调任他为骑都尉。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期,张堪可谓是贤能之臣,故在此说其生平,于此褒扬。

沛郡太守韩歆,亦刚直有声,建武十三年(37年),大司徒侯霸去世,光武帝刘秀把韩歆从沛郡(治所是相县,在今安徽淮北市境内)调到京城,让他代替侯霸担任大司徒。韩歆喜欢有话直说,没有隐讳,常常让光武帝刘秀感到难以容忍。

有一次朝会,光武帝刘秀在读隗嚣、公孙述的来信之后叹道:“可惜了,其实,此二人也有才。”韩歆应声答道:“亡国之君都有才!夏桀和商纣王就很有才。”光武帝刘秀听了勃然大怒,认为他的言词太过激。

建武十五年(39年)正月,韩歆上书刘秀,说汉朝要遇到庄稼歉收出现饥民,韩歆指天画地,言辞急切。正月二十三日,光武帝刘秀正式颁诏,将韩歆免职遣送回乡。即便如此,光武帝刘秀还是觉得不解气。于是,他又下了一道诏书,派使者去路上继续追责韩歆。

司隶校尉鲍永一再为韩歆求情,光武帝刘秀都没有答应。韩歆与他的儿子韩婴在路上接到责问诏书,愤愤不平,当即伏剑自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