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旧秤砣藏新恩怨(3 / 3)

加入书签

天行道,如今才知,那一刀下去,斩不断的是陈年旧怨,补不齐的是无辜者的伤痛。

傍晚,张青和老者回来了。老者手里捧着朱仝写的“昭雪文书”,虽然只是张纸,却比那秤砣还沉。“俺爹……可以瞑目了。”他对着西方磕了三个头,起身把文书递给孙二娘,“这文书,该由你们收着。是你们让俺爹的清白见了天日。”

孙二娘没接,指着那杆秤:“还是让它陪着秤吧。老丈,您要是不嫌弃,就在俺们铺子里住下,咱给您养老。”

老者摇摇头,把秤往张青手里一塞:“这秤留着给你们做生意。俺要回十字坡,把这文书烧在俺爹坟前,告诉他,公道来了。”

张青把老者送到街口,回来时手里多了个小布包。他递给孙二娘:“老者给的,说是他娘当年绣的平安符,让咱留着。”

布包里是个红绸符,上面绣着个歪歪扭扭的“鲁”字,针脚细密,透着股暖意。孙二娘把符挂在秤上,忽然笑了:“你说这秤,前半生跟着王奎作恶,后半生倒成了洗冤的证物,也算造化弄人。”

张青往灶里添了把柴,火光映着他的脸:“就像咱哥俩,前半生在十字坡害人,后半生在郓城做包子,不也是想赎点罪吗?”

夜里关了铺门,孙二娘把那杆秤挂在墙上,秤砣上的“鲁”字在油灯下泛着光。她忽然想起老者说的“鲁字像把刀”,是啊,刀能伤人,也能裁断是非,就看握刀的人,存着啥心思。

第二天一早,李屠户又来送肉,见墙上挂着那杆秤,笑道:“这秤挂着倒好看,就是准星旧了,称东西怕是不准。”

孙二娘笑着取下秤:“准不准,得称了才知道。给你称两斤包子,用它称。”

秤杆一挑,不多不少,正好两斤。李屠户咂咂嘴:“奇了,这老秤还真准!”

孙二娘把包子递给他:“老物件有老物件的道理,就像老理儿,哪怕过了三十年,该在的,还在。”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秤杆上,把那些模糊的刻度照得清晰了些。街上的人渐渐多了,买包子的、打招呼的,热热闹闹。孙二娘看着眼前的光景,忽然觉得这包子铺里的烟火气,比十字坡的血腥味好闻多了。那些藏在旧秤砣里的恩怨,就像笼屉里的热气,散了,也就淡了,留下的,是实实在在的日子,和心里那点越来越亮的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