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封赏,以及昭勋阁二十四功臣?!(5 / 9)
反观暂理国政的大相公,统筹兼顾,调度一切,一下子就“醒目”起来。
其三,武不胜文。
君王南征,主要就三大核心。
官家、文臣、武将!
三大核心,皆有一人为首功。
官家是名义上的首功,统领一切,地位无可置疑。
大相公是大后方和文臣的首功,暂理国政。
武将一方的首功是顾廷烨,代表着武将、前线的首功。
其中,文臣和武将的首功都有特殊的意义,通常会着重封赏。
至于具体谁是除了皇帝以外的“综合性”的拓土第一功臣,那就得文臣与武将、前线与大后方相较量。
不过,要是连暂理暂的大相公都不能成为第一功臣
那就未免有打压文臣的嫌疑!
于是乎,江昭自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拓边第一功臣。
“臣江昭,叩谢陛下洪恩!”
江昭一步迈出,重重一礼。
关于封赏,其实并不繁杂,主要就是国公位有了晋升,从赵国公晋升为韩国公。
以及,授予了太子太保的荣誉。
其中,关于国公封号的晋升,勉强算是“大进步”。
自立国以来,百年国祚,国公封号主要有四大档次:
一等封号为“周”。
以国号为国公,这是独一档次的封号。
二等为秦、楚、齐、魏四大封号。
秦、楚、齐,主要是与“开拓、统一、强国”相绑定,魏是与“京畿重地”相绑定。
汴京,也就是古时的魏国领土。
三等为春秋战国中其他的大国封号,也即晋、燕、韩、赵、吴、越。
其中,又以晋、燕、韩三者较为特殊,勉强算是高半个档次。
晋,其地位主要是源自于五代十国的传统。
彼时,授晋王、任京兆尹,算是标准的储君建制。
燕和韩,也都是差不多的状况。
燕,主要是太宗、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