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治?王师凯旋!(5 / 7)
这是交趾百姓最不同于熙河百姓的地方。
二则,交趾国有瘴气。
有瘴气,也有意味着没法太过暴力的进行统治,否则损耗注定难以想象。
这也就使得,对交趾国的战略必须得慎重考虑。
打下来是一回事,你还得守得住才行!
不少大臣相视一眼,议论起来。
不过,却暂时并未有人说话。
主要在于,关乎一国千里江山、几百万百姓的处置,四、五品的官员根本插不上话。
三品以上的大员倒是有资格插话,可问题是时间太短,实在是让人难以想到一些成熟、合理的建议。
于是乎,自是无人开口。
约莫半柱香左右。
文渊阁大学士元绛抬手一礼,沉吟道:“汉唐两代,都有关于交趾国的处置之法。”
“其中,汉代是中枢管辖法,唐代是羁縻法。以元某之见,无非是二则其一。”
仅是一句话,大殿上下议论之声更甚。
所谓中枢管辖法,也就是将交趾国拆分为郡,中枢指定几位官员予以治理,推行的政令、赋税制度、户籍制度,都与中枢统一。
这种法子,其治理路数基本上跟中原地区保持一致。
汉代就是中枢管辖法,将交趾国拆分为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至于羁縻法,也就是将交趾国涉及为“府”,中枢承认一些部落首领的权力,通过册封、赏赐让其臣服,对方必须得上贡、出兵助战。
这种法子,中枢并不管理都护府的治理权。
唐代就是羁縻法,将交趾设立为安南都护府。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中枢管辖法的优势在于控制力强,政令统一,有机会深度整合资源,并推行中原文化。
本质上,这种法子更偏向于民族融合,劣势是统治成本高,且容易引发民族矛盾,治理时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民族冲突。
要是考虑到瘴气的影响,甚至都有可能阴沟翻船。
几百年后的大明,一样也采取了中枢管辖法,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管辖权。
羁縻法的核心是以夷制夷,本质上就是走“藩属”的那一套流程,亦或是扶持傀儡君王,可低成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