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借力(2 / 3)

加入书签

阴沉,而是铁青。他意识到,秦风这一手“借东风”,时机刁钻,且上下呼应,形成夹击之势,让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若强行压下,便是公开违逆周海洋的“提醒”,后果难以预料。

“欺人太甚!”他低声咒骂了一句,强压怒火,对等候在一旁的周伟咬牙道,“通知下去,下次常务会,加上这个议题!我倒要看看,他秦风能玩出什么花样!”

市政府常务会议在一种异样的氛围中召开。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市长赵达康、常务副市长孙耀东、副市长秦风以及其他相关副市长、部门负责人正襟危坐。空气里弥漫着无形的张力,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引爆。

当议题进行到《环境审计监督实施细则》时,按照程序,由市发改委主任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四平八稳,强调了文件制定的必要性和政策依据,但也隐约提及了可能增加的程序环节和行政成本,语气谨慎,甚至带有一丝为难。

汇报刚结束,赵达康便率先发声,试图定调:“这个细则嘛,出发点是好的,符合当前的大政方针。但是,”他话锋陡然一转,目光扫过全场,带着压迫感,“我们更要立足江泉实际,充分考虑现实影响!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主体困难增多,营商环境是我们发展的生命线!突然增加这么多审计环节、追责条款,会不会加重企业负担?吓跑潜在投资者?我认为,此事关系重大,必须慎之又慎,可以再放一放,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寻求最优方案。”

他一开口便定下了“影响经济”的反对基调。几位紧跟赵达康的部门负责人心领神会,纷纷附和,大谈特谈操作难度、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主张“缓行”或“大幅简化”,会场一时被反对声浪占据。

孙耀东见时机成熟,慢条斯理地补充道:“赵市长和各位同志考虑得很周全啊。发展是硬道理,环保也确实是底线。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把握好度。比如这个‘终身责任追究’,初衷是好的,但会不会导致干部束手束脚,不敢担当、不敢作为?我们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嘛。”

一时间,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墙,向秦风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或明或暗地聚焦在他身上,等待他的回应,甚至期待着他的失态或退缩。

秦风始终面色平静,耐心地听着众人的发言,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轻轻敲击,仿佛在思考,又似在等待最佳的出击时机。待声音渐歇,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赵市长、孙市长和各位同志的意见,我都认真听取了。大家关心营商环境、关爱干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政府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值得肯定。”

他先给予尊重,缓和现场气氛,随即话锋巧妙一转,将讨论提升到新的高度:

“但是,我们或许更需要深入思考一个根本性问题: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可持续的、高质量的?是靠降低环保门槛、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的短期虚假繁荣,还是依靠法治的刚性、制度的透明、生态的优美所构筑的持久吸引力和竞争力?”

他没有直接反驳赵达康的“经济影响论”,而是将议题引向了发展理念的哲学层面,占据了道义制高点。

“至于干部担当作为,”秦风的目光平和却有力地扫过在场众人,“我认为,真正的担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对脚下这片土地和子孙后代负起历史责任。建立严格的环保审计和监督机制,不是给干部套上枷锁,恰恰是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和坚实的制度保障,让他们在阳光下放心工作,避免因为规则模糊、监管缺失而‘被污染’,甚至滑入错误的深渊。这,才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和支持!”

他巧妙地将“严格审计”与“支持担当”统一起来,并再次引用了周海洋批示中的“主动担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