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异议!(2 / 3)
,最终,都汇集到了那高高在上的龙椅。
龙椅之上,乾帝萧景贞依旧静静地坐着,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波澜。他那深邃的目光,在柳越、秦元等人的脸上一一扫过,仿佛在欣赏一出精彩的戏剧。
在全场争论达到顶峰,气氛压抑到极点时,他才缓缓地开了口。
他先是看向依旧跪在地上的王秉德,用一种温和的语气说道:“王爱卿,平身吧。你心系百姓,忠勇可嘉,朕,心甚慰。”
“谢陛下!”王秉德再次叩首,才在内侍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退回了队列,脸上依旧带着那副“悲痛欲绝”的表情。
随即,乾帝的目光,转向了柳越。
“柳爱卿,”他的声音平淡无波,“既然众卿都认为,当遣钦差,前往巴郡。那么依你之见,朝中百官,何人可当此重任啊?”
来了!
柳越心中一喜,他等的就是这句话!但他脸上,却依旧是一副为国分忧的凝重神情。
他上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老臣以为,此任非同小可,需得一位才干出众,勤勉廉洁,且熟悉地方吏治之人,方能胜任。老臣……举荐吏部右侍郎,张昭。”
“张昭此人,虽年纪尚轻,然为人沉稳,处事干练,曾在数个州府担任要职,政绩斐然。由他前往巴郡,定能不负圣望,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解难!”
柳越话音刚落,他身后的党羽,立刻纷纷出声附和。
“臣附议!张大人乃国之栋梁,堪当此任!”
“臣也以为,张大人是钦差的不二人选!”
秦元暗啐一口,这张昭一次统兵经验都没有,会个屁的剿匪!要派还不如派陆明轩这样真正入过军营,打过仗的文官靠谱些。
乾帝的目光,转向了吏部右侍郎张昭。
“吏部右侍郎张昭。”
一个身材中等、面容白净、气质儒雅的中年官员立刻出班,躬身应道:“臣在。”
柳越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喜色!成了!
乾帝看着张昭,问道:“张爱卿,依柳相与张尚书之见,你才干出众,勤勉廉洁,可担此重任。你……可有信心,为朕分忧,替朝廷办好这趟差事?”
张昭心中狂喜,脸上却露出谦逊惶恐之色,他深深一揖,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与坚定:
“陛下隆恩!臣张昭,才疏学浅,蒙陛下与丞相大人错爱,委以重任,实乃惶恐!然,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巴蜀百姓,水深火热,臣岂能坐视?虽蜀道艰难,匪患凶顽,此去前路未卜,生死难料,但臣愿粉身碎骨,以报君恩!必不负陛下与朝廷重托!”
好一番谦虚而又表忠心的说辞!
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忠心可鉴,引得不少官员暗暗点头。
乾帝看着他,不置可否地沉吟了片刻。
就在他似乎要点头同意之时,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从武将队列中响起!
“陛下!臣,有异议!”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武威将军、御龙卫统领宁修,大步流星地从队列中走出。
“陛下!臣有话说!”
柳越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一丝寒光,一闪而过。
宁修对着御座抱拳一礼,然后目光如电,扫向刚刚表完忠心的张昭,朗声道:“陛下,张侍郎忠心可嘉,然,剿匪一事,终究是军国大事,非同儿戏。张大人乃文官出身,于行军打仗、排兵布阵之道,恐非所长。”
“张侍郎方才自己也说了,此去前路未卜,生死难料!他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又如何能保证完成朝廷交付的重任?又如何能替陛下分忧,替巴蜀百姓解难?”
“臣以为,张侍郎此言,虽显忠勇,却也恰恰说明他对此行并无十足把握!甚至可能罔送性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