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见闻(3 / 6)
sp; 几人又是看了一阵,荀彧跟郭嘉也没想到,看人拿米装米背米原来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若不是韩暨出声提醒,他俩肯定还能再看一会。
转过街角,一股淡淡的草药香飘来,一间挂着“仁心堂”匾额的药铺前,也排着队伍。
铺内坐堂的是几位年纪不算太大的郎中。
柜台后,伙计忙着抓药、捣药。
“这是虑虒最大的药铺,也是县衙指定的能用工分的药铺。”韩暨介绍。
“坐堂的主医唐医师,医术精湛,是跟主公一齐从常山来的大医。
虑虒多矿工、筑城工,易有跌打损伤、热症暑病都可以来这里就医。
县衙规定,凡持有工分牌的在册工人及其直系亲眷,凭工曹出具的证明,可在此享受诊金减半,部分常用药材也按成本价供应,若遇工伤,则由县衙工坊全额承担医药费。”
正说着,一个手臂缠着渗血布条、穿着建筑坊号衣的汉子,在一个同伴的搀扶下走进来,直接走向柜台,亮出一块特殊的木牌和一张纸条。
伙计验看后,立刻招呼学徒:“快,带这位工友去后面,请唐医师优先处理!”
荀彧眼神微动:“此等举措,虽耗钱粮,却可收拢人心,凝聚民力,使劳作者无后顾之忧。”
韩暨点头:“主公常说,人乃根本,若无强健之民,何来强盛虑虒?此乃固本之策。”
“越是简单的计策就越是良策。”郭嘉由衷佩服的说道。
他们一路继续走走停停,出乎荀彧郭嘉的预料,明明是一座不大的县城,他们却是半天都没看出城去。
临近傍晚,一些小食摊也开始支起炉灶。
一个卖“胡饼”的摊子前围了不少人。
摊主是个边塞汉子的打扮,动作麻利地将面团贴在炉壁上,不一会便烤得焦香四溢。
旁边还有卖煮豆羹、蒸饼的摊子,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郭嘉频频往那边看去,韩暨微微一笑,便也带着人往那走。
“虑虒流民汇聚,各地风味小吃也就多了起来。”
韩暨笑道:“只要干净卫生,按时缴纳市税,县衙是鼓励的,奉孝若有兴趣,稍后可尝尝这胡饼,别有一番风味。”
郭嘉确实有些意动,但目光却被街角一处不起眼但很干净的小砖房吸引。
房子门口挂着一个木牌,上书四个端正的隶字与楷字:“公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