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华雄援徐荣,孙坚被释放(2 / 4)
此炽烈,仿佛能将周围的空气都点燃。
粗壮有力的双腿迈开大步,气势汹汹地朝着徐荣走去。每一步落下,都震得地面微微颤动,扬起一片尘土。
与此同时,锐利的眼神死死地锁定住徐荣,其中蕴含的杀意浓烈得几乎化为实质,让人毫不怀疑想要将徐荣的心窝直接刺穿。
\"徐荣,你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难不成你不清楚孙坚乃是咱们最大的敌手么?你竟然就这样轻易地放走了他,无异于纵虎归山啊!倘若他日他羽翼渐丰,势力壮大起来,咱们又该如何去对付他?\"华雄怒不可遏地质问道,声音犹如雷鸣般在空气中炸响
徐荣面色凝重,沉稳地整了整战袍的衣袖,缓声道:“华雄将军,莫要动怒。我如此行事,实非怯懦,乃是时势所迫。现今黄巾贼寇气焰嚣张,朝廷官军屡屡失利,倘若我等再与孙家厮杀,势必使局面愈发混乱不堪。我等理应率先联合一切能够联合之力量,齐心合力平定黄巾之乱。”
华雄面沉似水,微微摇头:“你所言固然轻松,然孙坚绝非等闲之辈。今日若放虎归山,来日必成大患!届时谁去征讨?”
徐荣叹息一声,目光沉稳地凝视远方:“华雄将军,你仅着眼于当下之利,却无视长远之谋。孙坚虽具威胁,然若能把握时机,趁其羽翼未丰之际将之铲除,并非难事。然现今,我等势力所需者,乃稳定与时间。且那木木老者底细,你果真知晓?虽其军事才能出众,然莫非不是敌军之奸细?”
闻此,华雄面色稍霁,然心犹不甘:“缘何不先拘孙坚,待黄巾贼灭后再作论处?”
徐荣微微一笑,似早料华雄有此一问:“盖因如此将使吾等陷于被动。一旦孙坚部众闻其主将被拘,必起反抗之意,恰似适才孙坚之子孙伯符与周瑜来时,吾便觉此二人难以应付,如此只能内外交困,于吾等无益。而纵孙坚去,则可显吾等之宽容与大度,亦能使孙坚感吾等之诚意,或未来可成盟友。”
华雄沉默须臾,心中之火渐息。
深知徐荣所言似有几分道理,即便心有不甘,也不得不承认此乃明智之举。
于是,华雄沉凝片刻,深吸口气,缓声道:“罢了,徐荣,此次便依你所言。但那孙坚若敢再与我等为敌,我必不会手下留情!”
闻此,徐荣微微点头,面上亦浮现出一丝满意的笑容:“放心,华雄将军。当下,我等务必要稳住长安,其他事宜可日后再行计较。”
二人这番对话,看似暂时缓和了那紧张至极的气氛。
然而,虽华雄表面上已应允了徐荣的观点,但其内心深处对孙坚仍怀有深深的戒备和刻骨的恨意。
然而却也觉得徐荣所言甚是,若要切实稳固局势,务必要从根本处解决问题,绝非仅靠武力威慑便可。
于是,华雄与徐荣二人并肩而行,一路马不停蹄地向着长安城疾驰而去。
沿途风景如画,两人却无心欣赏,心中所想皆是如何尽快回到城中部署防务。
当终于踏入长安城时,只见城内一片繁忙景象。
徐荣深知形势紧迫,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而繁重的工作当中。将所有精力聚焦于长安的防御体系之上,并采取了一系列果断且有效的措施加以强化。
其一,徐荣亲自监督工匠们夜以继日地赶工劳作。工匠们不辞辛劳,顶着炎炎烈日或是凛冽寒风,埋头苦干,不仅要对城墙原有的破损之处进行精心修补,还要进一步增强其坚固程度。原本就高耸入云、厚实无比的城墙,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变得越发坚不可摧,仿佛一座铜墙铁壁般矗立在那里。
其二,为了充实守城兵力,徐荣开始大规模地招募新兵,广贴告示,四处宣传参军讨贼的重要意义和优厚待遇。一时间,应征者络绎不绝。新入伍的士兵们虽然缺乏战斗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