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愿转岗(1 / 2)

加入书签

陈默迎着徐局锐利的目光,没有丝毫躲闪。

“徐局,那现在的红卫棉纺厂,养得起这些员工了吗?”

此言一出,徐局端着茶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他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轻轻一挑,静待陈默的下文。

陈默也很干脆的直接往下说道:“据我所知,京城可不只有红卫这一个纺织厂。”

“比如京城第一纺织厂,目前的近况可比红卫要好太多了,他们今年上半年也进行了一番内部调整,而且,听说那次改革还得到了徐局您的大力支持?”

徐局神色一变,他没想到,眼前这几个小年轻竟然把这些事情都调查清楚了。

这件事儿,还真不是陈默想出来的,是李向东。

当李向东看完陈默写的承包方案以后,就提出过横向对比的建议。

陈默直接采纳了,并且在今早去了京城第一纺织厂,打听到了第一手情报。

陈默从善如流,当即采纳了这个建议。

今天一早,他们俩就一起去了京城第一纺织厂,还真摸到了一些第一手的情报。

此刻,这些信息成了他谈判桌上最有力的证据。

“诚然,当初京城第一纺织厂改革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是最终的结果证明,改革是行得通的,否则局里也不会把京城第一纺织厂当成典型,向下推广了。”

“可是第一厂,可没有裁员过半。”

徐局提出了不同意见。

“那是因为第一厂的改革,是内生性的,是从厂长到基层职工在意识到困境后,自上而下形成的改革共识,是内部刮骨疗毒。

而我们针对红卫厂的方案,是外源性的,是由我们这些‘外人’带着资金和新模式介入,两者不同,面临的阻力和需要采取的手段,自然也截然不同。

对红卫厂而言,不先切除一部分已经坏死的组织,整个机体可能都保不住。”

陈默没有丝毫妥协地把事情摊开说明白。

徐局的神色松动了几分,轻叹了口气。

“陈默同志,我明白你的逻辑,也欣赏你的坦诚。

但是,你要理解,组织有组织的难处和考量。

我们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红卫厂一千多名员工就这样丢掉饭碗,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徐局这话说的很诚恳,陈默也能明白他的难处。

但是他是不可能妥协的,这涉及到他的根本利益了。

陈默可养不起一千多个闲人。

“我能明白您的难处,但是很遗憾,可能是我们的本事还不到家,确实没有把握养活这么多职工。”

陈默面露遗憾之色,“但请恕我直言,或许也正是这种‘不能让人丢掉饭碗’的绝对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红卫厂如今的困境。

我们不妨都设身处地想一想,‘吃大锅饭’的模式,在当下是否真的还合理?是否真的公平?”

陈默略微停顿,让这个问题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沉淀了一下,然后才继续深入:

“一个每天在车间里磨洋工混日子的职工,和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技术精湛的老师傅,如果最终拿到手的工资相差无几,甚至因为工龄原因,混日子的反而拿得更多,徐局,您认为这对那些优秀的职工公平吗?这种机制,长远来看,是在奖励勤劳,还是在纵容懈怠?”

陈默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敲在点子上:“我们拖着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一起走,表面上是保住了所有人的饭碗,但实际上,是在不断消耗那些优秀员工的热情和汗水,是在惩罚实干者,滋养惰性。”

“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厂子的效益被拖垮,等到船真的沉了,优秀的有本事的人或许还能挣扎着上岸,而那些失去竞争力的人,反而会跌得更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