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许靖央:我是宝惠的靠山(5 / 6)

加入书签

贼子”“该杀”等字样。更有三名公开支持改革的县令接连遇刺,凶手留书:“为天下除害”。

    沈昭明下令全城戒严,却不下令株连。他召集群臣,只说了一句话:

    “他们怕的不是我们杀人,而是我们继续提问。所以,我们更要问下去??而且要问得更大声。”

    于是,在三位县令的葬礼上,没有哀乐,只有诵读声。

    学生们站在灵前,齐声朗读《问心录》第五章:

    >“暴力终会过去,但问题不会。

    >杀一个人,不能消灭一个想法。

    >惟有对话,才能终结仇恨。”

    声音穿越山河,传至边疆哨所、渔村海岛、荒漠驿站。

    那个曾预言“人类终将回来求沉默”的盲人乐师,其墓碑前再度迎来访客。这次是一位小女孩,她带来一支笛子,轻轻吹响。

    音符飘荡在海风中,不成曲调,却清澈如泉。

    远处礁石上,几位青年正在练习“辨惑笛”的合奏。他们的目标,是要让这支曲子传遍整个东海舰队??那是新的警报,提醒人们警惕无声的压迫。

    而在京城深处,沈昭明独自走入一座废弃的地下密室。这里是前朝“御心院”遗址,曾是操控舆论、清洗思想的中枢。墙壁上仍残留着诡异的壁画:无数人跪拜一口巨钟,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却空无一物。

    他在中央坐下,取出那只斑驳的铜铃??林晚舟的遗物。

    轻轻一摇。

    叮??

    回音久久不绝,仿佛唤醒了沉睡的灵魂。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旧势力仍在蛰伏,新矛盾不断滋生,人性中的怯懦与盲从永远不会消失。但他也明白,只要还有人愿意在黑夜中点燃一支烛火,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敢于问“为什么”,那么光,就永远不会熄灭。

    数月后,春暖花开。

    全国第一届“问心大会”在京都举行。来自各州的代表齐聚一堂,不分贵贱,不论出身,每人手持一块竹牌,写下心中最大之问,投入“天问池”中。最终选出十道最具深意的问题,由新帝亲笔回答。

    第一名问题是:

    >“如果有一天,你说的话也被禁止,你会怎么做?”

    沈昭明提笔,写下答案:

    >“我会找一个孩子,教他大声说出来。”

    当晚,童问钟第三次响起。

    咚??铛??鼓??

    三音和鸣,响彻云霄。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